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男人

——鮑勃.迪倫2016年10月13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Blowing in the wind》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男人;一只白鴿要飛過多少大海,才會在沙灘上安睡;而一個運維人要接管多少的光伏電站,經歷過怎樣的職場歷練,才能不隨波追流,不過分堆砌科技,具備獨立思考之精神?

最早聽余榮祖演講是在北京昌平,當時他于國內某知名光伏監控軟件企業擔任技術總工;第二次則是在海南的一場會議上,筆者聽了他的報告之后,與身邊朋友詫異說道:“老余變化好大!”這時他已經是甘肅上航電力的常務副總經理。

去年航天機電成立甘肅上航電力運維有限公司時,對外公告光伏電站運維規模超過600MW,今年承接了其它客戶交托該公司的電站以及航天本身新增開發電站,旗下負責的電站數量已經突破了1GW。

上航電力目前助推的“航天運維”的模式以eHorus智慧云為核心,實現線上、線下協同運維,云平臺負責處理線上和線下的數據,位于上海的遠程監控中心主要的職責實現遠程實時監控、大數據分析預警等;線下部分負責電站現場作業、電站的故障處理、定期服務、定期評估,以及標準化電站運行管理等。

“eHorus智慧云的價值就是提供集約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現代化電站運維服務,確保電站發電效益最大化。實現了綠色能源資產的自主評估、電站收益自主分析以及電站資產的證券化管理。”有軟件,有實操,兼具乙方和甲方雙重身份,打造國內目前唯一一個自主經營超過1GW電站項目的光伏運維平臺,航天機電和余榮祖憋著勁想給行業帶來點不一樣的東西。

甲方乙方:我知道那些你以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現在電站智能化已經是基本要求,但很多時候問題并不是在于技術。”余榮祖回憶2005年在水電行業工作時的一個案例。“我接手這個項目是因為甲方遲遲不肯驗收通過,上一個項目主管壓力過大辭職了。”

這個位于四川某地的水電站自從2005年起,從施工到運行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安全監測數據,截止2010年,五年積累的所有統計數據量有幾十個G的數據庫數據,按合同軟件做好之后,甲方應自己把數據導入新的系統,但甲方沒有人做這個工作,驗收也因此卡殼。

老余花了一個月完成了驗收,驗收完之后甲方拉著老余的手感謝:“沒想到你做的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這一個月里,老余只做了一件事,用了10個人,整整一個月,老余陪他們每天工作到11點,將幾千份Excel全部導入,并重新計算。

“哪有什么憑空而來的智能?”他淡淡地說道。

光伏電站的情況和這個差不多:智能運維系統搭建好之后,怎么用起來?

“我看了許多智能電站,在應用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簡單卻實際的問題。”余榮祖說,“關鍵還是出在甲方乙方的溝通上。甲方的運維團隊往往更關注實操業務,光伏電站數據往往沒人精心管理,出報告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一下子出一個季度甚至一年的報告,很難做到準確。但是乙方又往往不愿意承擔基礎數據等初級但是非常核心的工作,導致系統結果不準確。”

許多功能精細的監控運維軟件在執行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很多時候不在于技術本身。”他補充道。上航電力在西安設置了內容審核團隊,將電站管理人員和核對人員分不同部門,電氣團隊對所有故障作分析,這樣每天工作并不多,但要積累每天輻照數據、發電量等數據,并都要按天審核就是件繁復的工作了。“積累總會有成果的,年底出報告的時候直接導出就行了。”

甲乙身份兼有的上航電力,比其它的甲方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比其它的乙方更明白要提供怎樣可落地的服務。

“不好高騖遠追求炫目卻難以掌握的技術,也不閉門造車做出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產品,這就是航天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