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人都知道,晶科去年的出貨量第一次穩居全球第一。
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企業,生于江西上饒,在2010年5月14日成功搶灘紐交所,融資7000萬美元,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第十家、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國內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光伏企業,其掌門人李仙德在行業鮮有露面;但“光伏少帥”的新年致辭成為最近兩年的“常規動作”。
十年前,2007年晶科能源營業收入為7.09億元,遠遠低于英利、晶澳和阿特斯等一眾悍將。2017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營業收入超過200億,放在這黑鷹此前推出的“42家企業前三季度收入榜”中,穩坐頭把交椅。而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硅錠和硅片產能達到約6.0吉瓦、電池片產能達到約4.5吉瓦,組件產能達到約7.5吉瓦。
晶科到底憑什么做第一?黑鷹光伏從營業收入、凈利潤、現金流、債務、研發等9大維度分析近十年多來晶科的成長史,發現其中有戰略上的勝利,也暗含激進中的風險,有些甚至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
1.營收十年增長30倍
入行以后,我遇到很多人,很多貴人,也有很多給我打擊但仍需要感激的人,因為人是有磁場的,你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原則信仰,就會吸引或同化周遭的人。——李仙德
十年多前,即2007年晶科能源營業收入僅為7.09億元,而當時晶澳、韓華新能源和阿特斯營收都已經在20億元以上,英利更是達到了40億元,彼時,晶科在那個中國光伏群星閃耀的時代并不出眾。
然而,用十年時間,在李仙德的帶領下晶科演繹了一部“王者逆襲”,2016年其營業收達214.01億元,是十年前的30.18倍。據黑鷹光伏統計,2007年-2017年9月末,晶科能源累計實現收入達959.51億元。
頗為難得的是,2008年至今,晶科能源只在2009年、2012年這兩個年收入出現負增長,其他年份增幅都至少在20%以上, 尤其是近四年多其一直保持較高幅度增長。
晶科收入及變動情況(億元)
2、“犧牲”利潤贏天下
假想我們現在其實什么也不是,剛入行,前面有很多或氣焰囂張或隱形低調的強大對手,誰都不認識我們,沒有人有義務幫助你。新的行業生態讓昨天的競爭力和經驗在今天一無是處。
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晶科能源僅在2012年出現虧損,這在光伏過去“動蕩十年”中已經是極為不易了。
2016年,晶科能源凈利潤創出歷史新高,達18.27億元,是2007年的24.04倍。不過,2017年在前三季度“收入突破200億元,增幅在23以上”的情況下,其凈利潤卻僅為1.19億元,同比巨降了85.82%。
晶科能源凈利潤(億元)及變動情況
晶科能源盈利能力巨降,這與其產品綜合毛利率大幅下滑有直接關系。實際上,晶科能源綜合毛利率已經連續兩年多下滑,2017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11.21%,較2016年下滑了6.87個百分點。
多晶科毛利率情況
實際上,黑鷹分析認為利潤大幅下滑這是晶科有意為之,其一切近乎都是圍繞“規模戰略”來布局的。
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晶科今年拿下世界最大光伏電站這一案例。2017年3月,晶科能源和丸紅株式會社、阿布扎比水電公司簽訂了關于阿聯酋Sweihan的太陽能光伏獨立發電項目購電協議。根據內部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稱,晶科能源對這一規模為1177兆瓦電站的報價為0.0242美元/千瓦時,在所有投標的大型電站項目報價中,為全球最低。
在今年的新年致辭中,李仙德說覺得未來能長足生存的企業,必須是:第一,它要有足夠的規模,規模就是影響力。這個規模不僅僅是營收規模,聲譽上應該包括社會認同與品牌影響力,產品上應該包含市場滲透率、產品線的完備情況等諸多方面,要有足夠的行業帶動力。
晶科能源拿下阿聯酋1177兆瓦電站即增長了規模優勢,又擴展了國際品牌影響力,一箭雙雕。
3.十年凈投入200多億
“十年了,總想做些什么來紀念。不只是書寫,甚至不只是回憶,我想把很多部分連接起來,不僅連接過去,也連接未來,十年里,磕磕碰碰受的傷、燙的疤、長的繭,已磨出了我們無奈的成熟。”
黑鷹分析發現晶科近幾年收入的高速增長,還得益于其持續巨額的投入。
一般情況下,我們通過分析企業投資現金流變動情況,對企業的投資戰略可以窺見一斑。因為當企業投資現金流為負,且凈流出金額較大時,說明企業認為這期間是很好的出擊時間,希望通過加大對外投資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據黑鷹統計,近十年晶科能源投資現金流凈流出額達211億元,其中2014年-2016年三年時間,凈投入達143.83億元,占十年投資比重達68.25%,這說明晶科認為最好的出擊時間已至。
晶科投資現金流情況(單位:億元)
4.籌資能力強悍
晶科之所以能夠連續多年數十億的對外投資,在于其擁有匹配的強悍籌資能力。
十年多間,晶科累計籌資凈額達232.95億元,較這期間投資凈流出額多出了22億元。這或許與晶科“影響力戰略”布局有直接關系。
晶科籌資現金流情況(單位:億元)
5、總資產十年增長23倍
“很多人不喜歡下雨,特別是冬天,總覺得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
在晶科十年兩百億凈投入的推動下,其總資產規模增速也頗為迅速。
截至2017年晶科總資產規模為296.45億元,這個體量高于單晶雙巨頭,是2008年的23.2倍。
晶科總資產及變動情況(單位:億元)
6.經營現金流示警
630后,很多人問我,老板,怎么辦?沒什么怎么辦,政府在摸索,企業在摸索,甚至連客戶都在摸索,只要不瀆職,總是有辦法。只是,我們自己真的要轉變了,轉變思維,轉變態度,轉變行動。
TCL集團李東升談到他為什么重視現金流時曾講過一個小故事:“有一段時間,我們企業每年都在盈利,但是我企業每年經營現金流都是負的,大概在90年代中后期,利潤很好,但是我每年看到企業的那個財務報表,當年的經營現金流是負的。”
他說“我開始不太以為然,因為我最關心的是利潤,利潤要看得懂,賺得到錢。但是我有一個很好的財務總監,他再三提醒我,李總,現在企業現金流的情況必須立馬要改善,否則就很可能會出問題。因為他說企業倒閉,基本上很少是因為企業虧損倒閉的,多數都是企業現金流枯竭而倒閉的。”
我們在此前分析現金流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經營現金流的重要性(詳見“45家光伏企業現金流大比拼:誰善攻?誰善守?誰蟄伏?誰有危機?”一文),如今晶科經營現金流暗藏危機。
比如2016年,晶科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達214.01億元、18.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38.48%和167.16%,而經營現金流卻是-18.03億元,遠遠低于2015年的13.39億元;2017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凈利潤為1.08億元,經營現金流僅為-0.65億元。
據黑影統計,2007年-2017年上半年,晶科累計實現凈利潤35.25億元,然而這期間經營現金流合計僅為1.15億元。
要知道企業擴張若總是依靠輸入外血(對外籌資),風險不可控,此乃兵家大忌。黑鷹分析認為,晶科對于自身造血能力(經營現金流為負)近乎停滯這一現象,應予以高度重視。
晶科經營現金流情況(億元)
7.債務之險
過去我們和對手在奔跑,比產能,比出貨量,比毛利率,毫不輕松;但未來要比對市場變化的感知力,適應力,行動力。
決策性的失誤或許會讓企業迷失一段時間,但一般不會讓企業一下子死掉(科技公司除外)。但債務危機卻是所有企業夢魔,任何企業資金鏈一旦斷裂都有性命之危。
我們分析發現,晶科能源資產負債率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其應該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晶科資產負債率情況
尤其是,我們進一步分析發現,晶科2016年以來存在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其“現金及等價物”與“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到期部分”有較大的逆差,比如2017年9月末,其現金及等價物”減去“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到期部分”為-48億元,說明其有較大的債務缺口。
晶科短期償債壓力情況(億元)
超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驗比率”,是指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
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為1:1時比較合適,大于1說明企業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若是小于1,則說明其具有較大的償債壓力。
如下表所示,晶科超速動比率一直低于0.7,如何破債務困局,是擺在晶科及李仙德面前的一道難題。
晶科超速動比率情況
8.研發投入比過低
“新政策或許會對行業產生巨大影響甚至移動,但尋找答案的方式是,把自己從單一一個小點中抽離出來,愈擔憂,愈走不遠,面對這場物競天擇的規律,理解發生的現象,并正確提出改變方案。”
黑鷹在此前多篇文章中提到,光伏已經進入“一個技術碾壓一切商務模式的時代”。
近年行業公認的是,光伏是一個需要以研發和技術迭代驅動高增長的行當。技術研發不能依靠空口白話,而是需要持續真金白銀的投入才有可能見成效的。
研發投入比(研發投入/營業收入)是衡量一家企業對研發重視程度的最核心指標,我國企業“研發投入比達到3%”才可能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據黑鷹光伏統計,上半年49家光伏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2.90%。
而近十年多,晶科研發投入比僅有三次在1%以上,卻沒有一次達到3%這一高新技術企業門檻。
晶科研發投入情況(單位:億元)
晶科掌舵人李仙德在新年致辭中也說“公司對于研發的投入將繼續加大,我甚至希望我們的研發能更激進、更沖動、更荒唐、更大膽、更主導。”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9.員工效率在持續提升
“不要害怕競爭和廝殺,晶科已經具備了和任何強敵爭千秋的實力。”——李仙德
企業之間的競爭回歸本源還是人才的競爭。優秀人才一直是光伏行業稀缺資源,員工規模大小是企業軟實力的直接體現方式之一。
我們發現,晶科能源近四年員工規模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更為難得是晶科能源每個員工的產出效率(營業收入/員工人數)也是連續四年多增長,說明其對員工效率管理頗有章法。
晶科員工規模及效率情況
幾天前,李仙德先生在新年致辭中說“過去,沒有一步是浪費;未來,沒有一步會錯過!”前半句像是總結,后半句則有些軍令狀的味道。如今,光伏再度進入群雄逐鹿的時代,企業決策者的一個戰略很有可能影響企業在未來世界光伏格局的地位及影響力,他們承擔的責任、壓力可說是前所未有。
來源:黑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