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力推分布式光伏發電。
記者從東莞市5月26日召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東莞啟動實施新一輪分布式光伏發電資金補助政策,按項目來看,單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最高補助144萬,而從實際發電量來看,工商業類項目的補助標準為0.1元/千瓦時、居民類項目則為0.3元/千瓦時,二者均將獲得連續補助5年。
這一資金補助力度在全國來看稱得上是“大手筆”。與之對應的目標是,東莞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該市分布式光伏發電要每年新增裝機容量60兆瓦,并力爭實現100兆瓦。
所謂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指相對集中式而言,發動機組較小、發電量以自用為主、余電上網的一種光伏發電模式。
近年,受國家導向和政策鼓勵,分布式光伏將迎爆發式增長。從國家能源局最近公布的一季度光伏發電信息看,全國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同比下降23%,而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卻增長了151%。同時,地方鼓勵政策也爭相出臺。
不過,作為制造業大市,同時也是能源消費大市的東莞,此番力推分布式光伏發電有著其邏輯與考慮。
東莞市發改局副局長肖必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東莞是化石能源的消費大市,2016年全市能源消費超過2800萬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一直相對很低,而目標卻是到2020年要提高到20%。
因此,東莞將目光投向分布式光伏發電。肖必良說,分布式光伏發電有著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的好處,而東莞企業眾多,工業廠房,特別是集體屋頂資源豐富,具備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潛力。
從扶持政策來看,東莞未來三年將對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各類型建筑和構筑物業主,按裝機容量18萬元/兆瓦進行裝機補助,單個項目補助最高不超過144萬元。此外,按實際發電量,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各類投資者,以及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自然人投資者,5年內將分別獲0.1元/千瓦時和0.3元/千瓦時的實際發電量補助。
東莞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光伏)事業部業務經理李慧武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東莞的補助和金融支持力度在全國排在前列,而加上省級和國家補貼,以及余電上網等收益,投資一個光伏電站大概6-8年可回本。
2017年截至目前,東莞全市已備案企業分布式光伏項目31個,容量超過25兆瓦,居民分布式光伏項目500余戶,容量超過5兆瓦。2016年,東莞企業光伏備案項目共90.35兆瓦,居民項目共8.24兆瓦,全年實現建成并網43.43兆瓦。東莞供電局統計顯示,2016年東莞全市分布式光伏項目合計發電3675萬千瓦時,約合標煤14000噸,減少碳排放約1萬噸。
這還只是起步,東莞早前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我市分布式光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東莞市分布式光伏發展的目標為每年新增裝機容量60兆瓦,力爭實現裝機100兆瓦。
同時,東莞還要求工業園區較密集的鎮街2017-2018年要至少建成容量為1個兆瓦以上規模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規定對新建屋頂面積達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商業和公共建筑,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和舊建筑改造中統籌考慮光伏發電應用,要按照光伏建筑一體化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
李慧武認為,除政策扶持鼓勵外,未來投入門檻的進一步降低也將有助于東莞推廣應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此外,作為制造業大市,東莞相對發達的光伏產業鏈,也將帶來相對較小的推廣應用成本。
FR: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