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一個已知項目的發電量?

首先,要獲得一個關鍵數據——水平面總輻射量,再進行光伏電站的年發電量的計算,大致過程如下。

1、發電量計算的過程

 

 

2、發電量計算的公式

公式1:L = Q×S×η1×η(不常用)

L ——光伏電站年發電量;

Q—— 傾斜面年總輻射量;

S —— 光伏組件的面積;

η1—— 光伏組件的轉化效率;

η—— 光伏電站系統總效率;

公式2:L = W×H×η(常用)

W——光伏電站裝機容量;

H——峰值小時數。

 

因此,傾斜面上的輻射量或峰值小時數是計算發電量的關鍵!

3、傾斜面上年總輻射量的計算

 

 

 

 

1)安裝方式影響

 

 

 

與最佳傾角的固定式安裝相比,水平單軸跟蹤的輻射量提升了17%~30%,雙軸跟蹤的輻射量提升了35%~43%。

2)項目場址緯度影響

項目場址經緯度地影響——以固定式為例

則:

 

緯度越低, K值越小;

緯度越高, K值越大。

下面4張圖,隨著緯度由高到底,最佳傾角發電量相對于0°時提升的比例由18%降低到3%。

 

 

因此,相對于從氣象局獲得的水平面總輻射量,傾斜面上的總輻射量在緯度高的地區,提高幅度會更大一些。

即,相同的水平面總輻射量,緯度較高地區的發電量更大。

 

在高緯度地區(左圖),不同的季節使用不同的安裝傾角,可明顯提高發電量;

 

在低緯度地區(右圖),不同的季節使用不同的安裝傾角,發電量幾乎不會發生變化;

因此,固定可調式支架在高緯度地區效果更明顯,在低緯度地區性價比不高,不大適用。

分布式項目,很多時候并不能正南安裝,導致方位角不為0°,如下圖所示。

 

 

下面4張圖,隨著緯度由高到底,正東、正西(方位角為-90°、90°時)安裝時的發電量相對于0°時降低的比例由20%降低到4.5%。

 

 

3)系統效率的影響因素

 

地面電站:

一般在75%~85%之間,一般取80%;

屋頂電站:

根據電壓等級、業主維護水平等差異較大,

低壓并網系統效率較大,一般能達到80%~85%;

高壓并網線損較大,一般在75%~80%之間。

 

 

 

晶硅電池的溫度相應系數一般是 -0.35~-0.45%/℃

非晶硅電池的溫度響應系數優于晶硅電池,一般是 - 0.2%/℃左右

4、發電量計算過程梳理

 

 

以北京市為例進行說明:

多年平均的年日照小時數為2778.7h;(可從北京氣象局獲得)

多年平均的年總輻射量為1400.6kWh/m2;(可從北京氣象局獲得)

一個1MWp的、采用37°固定傾角的分布式光伏項目,

年峰值小時數為1629h;(通過專業軟件計算獲得)

首年滿發小時數= 1629h × 80%(系統效率)= 1303.2 h

首年發電量 = 1000kW ×1303.3h =130.3萬kWh

考慮到10年衰減10%,25年衰減20%,25年平均的年發電量約為115.7萬kWh。

FR:智匯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