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上東臺市海鵬船舶配件廠生產車間屋頂,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屋頂上鋪滿一片片光伏電池板,猶如一件件藍灰色的“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輝,甚為壯觀。今年年初,海鵬船舶配件廠投資50萬元,在兩個生產車間屋頂鋪滿光伏電池板,裝機容量80千瓦。
“裝了這個太陽能電池板,猶如養了只會下蛋的老母雞,省了電費還賺錢,不再擔心用電高峰期拉閘限電。”對于當初安裝分布式光伏電池板的決定,廠長王亞東很是慶幸。
實踐:自發自用,省電賺錢還環保
自4月份并網發電后,王亞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都要打開手機,點擊進入“我的電站”app。這是當初建好光伏電池板后,廠家在其手機上安裝的一款軟件。每天發多少度電,這個月發了多少度電,自建成一共發了多少度電,在這款軟件上一目了然。
“今天陰天,發電量不算多,只有58.196千瓦時,昨天多,發了380度電。”7月2日上午9點半,記者在王亞東的手機上還看到以下一組數據:這個月已經發電446.471千瓦時,從并網發電到現在共發電39253.475千瓦時,收益50636.98元。
海鵬船舶配件廠光伏發電主要是自發自用。“沒裝光伏電站前,每月電費1.2萬元,現在只要7000元,節省5000元。”5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資,王亞東很滿意。
身為用電大戶的制造型企業君夢美感受尤其深刻。“以前用電高峰時期,要配合政府和供電部門實現有序,用電高峰時段要避峰錯峰用電,有了光伏電能,壓力減輕不少。”江蘇君夢美床墊有限公司電氣負責人說。
今年春節期間,君夢美在廠房屋頂上安裝了225千瓦光伏。公司算了一筆賬:光伏發電自發自用,國家每度電補貼0.42元,如果按照工業用電0.85元/度算,每度電就能節省1.27元電費。如果按高峰段電費算,每度電能節省近1.7元。見到效果的君夢美已經決定,近期再安裝750千瓦光伏。
光伏電能生產還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以海鵬船舶配件廠為例,80千瓦的裝機容量,每年發電量約10千瓦時,相當于節約了3.4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29580噸。”東臺市供電公司能效專職梅瑞進說。
模式:生產企業推廣安裝維修一條龍服務
6月30日,隨著富安鎮西場村五組村民石國安家的5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東臺市累計受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213個,已并網發電項目140個,裝機并網容量達8061.685千瓦。
東臺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推廣迅猛,在全市處于排頭兵位置。光伏設備制造企業推廣安裝維修一條龍服務模式,正是撬動東臺規模企業和農戶,掀起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熱潮的關鍵因素。
上海思恩電子技術(東臺)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加樂介紹,“在東臺境內,想裝光伏發電站,只要一個電話,我們就會派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包括前期測量、設計、申報、安裝、并網發電以及售后等。”
而為了服務好每一個分布式光伏項目,東臺供電公司在供電公司服務大廳開設光伏發電窗口,落實專人負責;優化并網流程手續,把握各項重點環節,確保分布式光伏項目一路通暢;嚴格對照實地驗收環節各項標準,就上網電價、補貼及結算方式等問題向客戶一一作答。
就全市而言,東臺這種模式只是其中一種。據悉,目前在我市還有幾種比較好的模式,如光伏設備制造企業與建設企業共建共享受模式,能源公司與企業共建共享模式等。
發展:企業光伏發電,范圍還能再擴大
“剛剛和國貿大廈負責人就光伏發電進行了交流,對方很感興趣,耽誤了點時間。”7月2日上午11點多,匆匆趕來的倪加樂一見面就忙向記者解釋晚來的原因。
在倪加樂看來,企業自建分布式光伏發電站與個人相比,有著更大的優勢:個人光伏發電大部分是賣給電網,企業發電絕大多數是自發自用,實際收益超過1元/度,電費成本明顯下降。
“從市場角度說,企業是推廣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項目的主體。但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企業的推廣應用還需進一步加強。”倪加樂指出。
記者從東臺供電公司獲悉,截至目前東臺市有1.3萬平方米屋面資源建設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其中企業建設分布式發電項目只有5個。
與工業企業相比,商業企業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優勢更加明顯:商業用電每度電成本接近1元,比工業用電平均成本高,正常工業企業5年可收回投資成本,商業企業只需要4年就可收回。
“截至目前,思恩只做了一家商業企業的項目,亞細亞超市。但我充滿信心,只要多宣傳多推介,商業企業了解了其中的商機,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倪加樂認為,未來幾年,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將保持持續增長。
文章來源:鹽阜大眾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