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光伏發電項目一次性并網發電成功并運行良好,脫貧攻堅又添了生力軍。”連日來,葫蘆島市建昌縣上下因這條振奮人心的消息而激動不已。繼6月28日華能建昌光伏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小德營子光伏電站成功并網發電后,6月29日,巴什罕光伏電站一期、二期發電項目同時并網發電成功。至此,建昌的140公頃荒山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礦”。
建昌光照時間長,具有發展光伏的天然優勢。縣里因地制宜,大力實施光伏發電扶貧項目,總裝機容量46兆瓦、涵蓋1.1萬戶的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項目被列入全國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名單,建昌成為全省唯一獲批此項目的縣。
去年4月,建昌與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設3個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容量55兆瓦,分別是巴什罕光伏電站20兆瓦一期、20兆瓦二期和小德營子15兆瓦光伏電站。此項目是建昌縣集約利用有限空間,高效開發太陽能資源,將光伏產業與產業扶貧融合發展,進而實現光伏扶貧拉動光伏產業、光伏產業助推全縣脫貧攻堅的重要動作,同時也是華能國際發展清潔能源、幫助建昌革命老區將扶貧工作向縱深推進、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務實之舉。山地光伏施工難度大,而且涉及地塊多、地域廣。技術人員和施工隊伍克服重重困難,加快工程建設。建昌縣安排專人為項目保駕護航,從項目立項到整個建設過程,全程跟蹤服務。今年3月28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經過3個月的奮戰,整個55兆瓦光伏電站全部建成并順利實現并網發電。“這種建設進度在華能國際建設歷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總經理徐夕芳說,“項目建成后,可以促進水土保持和生態改善,同時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之后電站的運維和服務也需要地方百姓的參與,對于帶動脫貧、增加收入有積極作用。未來,我們將無償地為村級光伏電站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充分發揮華能國際技術上的優勢,促進整個建昌縣村級扶貧電站的開發、建設和運營。”
昔日荒山上覆蓋上一排排整齊的太陽能電池板,一縷縷陽光照在電池板上,也照亮了建昌的脫貧路。據介紹,僅巴什罕光伏電站的年平均發電量就達5344.36萬千瓦時,年平均利用1214小時,年利潤4703萬元。每年可節約標煤1.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0.02萬噸、二氧化碳3.4萬噸。“光伏扶貧實現了政府有產業、企業有效益、百姓有收益,而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建昌縣縣長王洪升表示,“光伏項目已成為建昌縣產業扶貧的重要力量,全縣將強力實施產業培育、技能提升、金融幫扶和互助扶貧等項工程,將產業與脫貧緊密結合,帶動余下的1.4萬戶3.9萬貧困鄉親早日圓小康夢。”
FR: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