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補貼拖欠了我15個月,最終是到位了。”來自北京的一位分布式光伏投資人這樣對記者說道。

在“2017年北京市能源互聯網融合發展論壇暨北京分布式光伏資源項目潛力發布對接會”上,該投資人對業內強烈關注的“北京分布式光伏補貼拖欠”事件進行了說明。

“我是2015年7月1日并網,到現在為止國家補貼了兩次。(國補)第一次拖欠了13個月。北京市補貼了一次,(第一批)真正到帳后,下一批立刻跟上了,北京市補貼還是很到位。”

在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從全國范圍來說,北京市的光照、屋頂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均屬優質,現在但卻因補貼等問題令人望而興嘆。

此外,就記者看來,北京市分布式光伏開發中暴露的問題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

政策紅利落地難,是卡在了流程上?

在北京能量魔方數據技術有限公司高級數據分析師李興看來,從全國光資源分布情況來看,北京市屬于較好的區域。

“根據氣象評估標準,適合太陽能開發利用,同時北京又是電力大量消耗區域,利于建設光伏發電。以北京市1萬平方米的屋頂為例,按照傾角31°輻射光伏電池板、年滿小時數1087.45 h,造價6.5元/W來計算,分布式項目全投資、全上網收益能達到8.1%。”

該公司提供數據顯示,北京市各區縣屋頂資源,彩鋼瓦占比大致在70%左右,東、西城區在市中心屋頂個數較少,鋼混屋頂居多;其中,北京市屋頂資源數目最多的為通州、大興、朝陽、昌平、順義、海淀、房山這7個區,將這七個區的屋頂按照不同面積和級別統計,發現5000-10000平方米的屋頂數目占比約60%,10000-20000平方米的屋頂數目占比約25%。

上述數據在清華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繼江眼中,則意味著巨大的商機。“通過東潤環能的掃描,我們測算在順義地區500平方米以上的屋頂面積達到6、7GW的資源量;北京市能夠有幾十個GW資源量,在我現在來看并不是不可實現的。”

此外,而論及政府的支持力度,北京市的分布式光伏補貼同時享受省級補貼0.3元/千瓦時(含稅)。

(參考:《北京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獎勵資金管理辦法》(京財經一〔2015〕1533號):對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市級財政按項目實際發電量給予獎勵,獎勵標準為每千瓦時0.3元(含稅),每個項目的獎勵期限為5年,獎勵對象為分布式發電企業或自然人。)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員張成強表示,“普通電站可能6-8年收回成本,北京市相對比較快一些。”

微信圖片_20170815090819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員張成強

而北京市節能環保中心韓巒同樣表示,北京市自然人申請開發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數量正在迅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