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訪了山東*市*鎮的3個相鄰村子,了解了戶用光伏在當地的應用情況。
A村:已經安裝了360kW,變壓器已經沒有容量,未來該村不會再批新項目
B村:僅裝了3戶
C村:尚無安裝
通過對A村、B村14戶家庭光伏項目的走訪,了解情況如下。
市場競爭情況1
據了解,目前蓬萊市共有18家從事光伏系統銷售、安裝的企業。在A村、B村開展業務的,為其中4家。
用戶在選擇銷售企業時,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其中:
3家是因為自己的親戚的公司在做戶用光伏的銷售;
1家是自己在做代理;
6家時因為村支書的推薦;
4家是因為銷售人員的推銷。
銷售企業采取了“刷墻制造影響力”和“一對一勸說”的開發方式。

企業1:蓬萊正能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5年6月。公司成立之初,應該是“漢能”的代理商;2016年4月18日進行了名稱變更。


在2015年8月才將“光伏發電”業務納入經營范圍。

安裝容量與房產證對應,1個房產證最多批20kW;
8kW以內項目按220V并網,8kW~20kW項目按380V并網。
走訪中,3戶都安裝了40kW,均為使用兩個房產證申請。

此次共調研了14戶。通過當面溝通,發現用戶對品牌完全不了解,選用的品牌全靠系統銷售企業推銷。而且,大家認為不同品牌相差不大。
銷售企業1:晶澳280W單晶組件+固德威逆變器
共安裝了3戶,均已經并網發電

共安裝了2戶,一戶已經并網,一戶預計下周一可并網;

共安裝了6戶,均在不同安裝階段,未并網。

共安裝了3戶,一戶已經并網,2戶正在安裝。

根據溝通,銷售人員把光伏系統包裝為“國家惠農政策”!大家安裝時,普遍接受銷售人員的觀點是:
1)將來每年有固定的收益,可用于養老費用;
2)收益高,比存在銀行劃算很多。
價格情況4
走訪的14個項目中,僅有5個項目并網,最早在6月16日并網。因此,都是近期完成的項目。
購買價格從7元/W~8.5元/W不等,部分項目需要支付額外的支架費用。
14戶項目,容量最小的為8.96kW,最大的為41.6kW,主要容量為20kW。因此,總投資在6.7萬元~33.3萬元之間。
僅有3戶安裝容量為40kW的采用了貸款,其他11戶均為全部資本金。貸款也是采用了銷售企業推薦的方案:
30%資本金+70%銀行貸款
貸款由“民生銀行”提供的“光伏貸”,貸款年利率為7%。
由于項目均為剛并網1個多月,無法了解具體的年發電量情況。下圖為某16.8kW項目的7月份發電量和今天的日發電量情況。


戶用業主的擔憂5
戶用業主普遍對國家政策不了解,所了解的全部信息均來自與銷售人員。
14戶均采用“全額上網”的并網方式。主要原因如下:
1)14戶均不了解使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方式,國家還給0.42元/kWh的補貼,認為自用不劃算;
2)銷售企業為了實現銷售利潤最大化,往往勸說居民按最大可裝容量20kW安裝,遠遠超過居民可消納的量,自用比例太低。
“光伏板子真能用20年嗎?”
“光伏板子的輻射有多大?”
這是我被反復問及的兩個問題。我也反復跟大家解釋,質量好的能用20年,有輻射但比手機低很多。
購售電合同,采用蓬萊市電業局的標準合同,存在以下問題。
1)標準合同中未明確“上網電價”。
戶主根據不同銷售人員的介紹,有的認為時0.9元/kWh(0.85+0.05省補,實際省補已經取消),有的認為時1.03元/kWh(0.98+0.05省補)
2)合同有效期為5年。
所有戶主都非常擔心5年后價格會下調,或者5年后國家不再購買電量。
3)電價結算周期
合同中未明確電價結算周期,有人認為時2個月一結算,有人認為半年結算一次,有人認為一年結算一次。具體所長時間,大家都不說不清楚。
安裝質量勘憂6
根據了解,戶用銷售公司均采用外委給安裝隊伍的方式。14戶項目,由3家安裝隊伍施工。安裝相關問題非常多。
1)無設計,安裝高度太高,大風很容易被掀翻
下圖為最典型的安裝方式,14戶中,12戶均采用了該安裝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