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起光伏板,就成搖錢樹。
貧幽村民袁家蓮的家在群山環抱的樂都區峰堆鄉上二村,她家的屋頂上自從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以后,每個月都會有幾十到上百元數額不等的光伏發電收入進入腰包。
把發展光伏產業和脫貧攻堅捆綁在一起,算得上海東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個創舉。
結合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等特點,峰堆鄉駐村扶貧干部和鄉黨委一1班人從多種脫貧產業發展模式中反復進行對比和論證,最終選定通過發展光伏產業做為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突破口。
摒棄“等靠要”的思想,讓光伏發電發揮出積極的“造血”功能,使廣大貧困群眾在源源不斷獲取收益的同時,也看到了脫貧致富的曙光。
袁家蓮家里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是2016年峰堆鄉黨委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為貧困群眾切實增加收入,探索出的光伏發電精準扶貧新模式。丈夫外出務工,兒子大學畢業以后有了工作,再加上家里光伏發電獲得的收入,袁家蓮一家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根據規劃,這面太陽能光伏板可以給她家里持續帶來25年不間斷的收入。
樂都區峰堆鄉上二村村民袁家蓮:去年我們的駐村干部對我們扶持的很好,給我們光伏裝上了,可以種地,可以去外面打工,都不耽誤。
由于這種安裝在各家各戶屋頂和院落中的分布式光伏不需要專人管理,維護又較為簡單,效益明顯。現在,上二村53戶貧困群眾的屋頂上,宅院里都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并且以“全額上網”的模式并網發電。今年第一季度的收益已經發放到他們手中,最高的貧困群眾拿到了1700多元。
樂都區峰堆鄉黨委書記李瑋:群眾的接受程度和滿意度都是非常高的,群眾第一季度的增收率也非常高。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廣和實施我們的這個分布式光伏產業,我相信將會對我們全鄉的精準扶貧工作起到一個很好的助推作用。
扶持一個村,帶動一個鄉,輻射一個縣。
在總結前期有效經驗的基礎之上,考慮下一步致力打造“光伏之鄉”,峰堆鄉對7個村、230戶貧困戶安裝總投資達430多萬元的分布式光伏,并進行聯戶建設,探索建立光伏發電收益分紅長效機制,切實讓精準扶貧產業由點到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與此同時,樂都區還將在更大更廣范圍內實施涉及六個鄉鎮、9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光伏產業,總投資額1800萬元。
樂都區副區長扶貧開發局局長楊哇瑪:貫徹落實省委提出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重大部署,特別是要把脫貧攻堅之中的堅中之堅問題解決好,確保我們樂都區按期脫貧。
無獨有偶,同為貧困地區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也結合當地實際,將光伏產業作為扶持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模式來抓,并且把太陽能發電做成了“天上光伏”。
在街子鄉垂直高度近千米的赤紅色吾土斯山上,規模宏大的3兆瓦光伏扶貧項目正在加緊施工。未來并網發電以后,項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將幫助循化縣1000名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連續收益20年,切實讓貧困群眾鼓起腰包。
循化華星光伏扶貧電站項目經理王全:這個項目是一個扶貧項目,總量是30兆瓦,這個項目我們是加班加點,希望能夠盡快讓當地老百姓用上電,盡快脫貧致富。
分布在循化撒拉之鄉黃河岸邊吾土斯山上的“天上光伏”發電項目實行統一管理,為精準識別的貧困群眾帶來持續增收。同樣,這種結合當地實際,特別是結合當地貧困群眾困難實際創出的特有扶貧模式補齊了產業短板,創新了扶貧模式,帶來了脫貧攻堅攻克堅中之堅新的希望。今年,循化縣計劃年內全面完成1600戶、5600多名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
循化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馬少良: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和保險扶貧方面的工作,為進一步做好2020年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