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北京Pvcec歸來,對于光伏產業很多歷史性的大趨勢有了更多更清晰的判斷,在此分享如下:

?1:單晶+Perc的技術潮流勢不可當。

?2.在單晶崛起的歷史背景下,半片這樣的高效封裝技術也將必然崛起。

?很多朋友對于單晶組件成為主流還抱有懷疑態度,在此我先花一些時間講一下為什么。單晶perc成為主流基于以下三大原因:

1、近些年單晶爐的技術和長晶工藝快速進步,一臺單晶爐每月的產量由五年前500kg/月提升到現在的2.7噸/月;和一家單晶龍頭企業聊天過程中得知,他們目前還有大量的技術儲備,有信心在2018年時候,在不改變單晶爐本身,僅僅通過工藝提升進一步把單臺單晶爐的月產能提升到3.1噸/月,對應到硅片月產量會來到8MW,不僅如此,近幾年新增單晶產能都布局于電價低廉的地區,更進一步大幅降低長晶成本。折算下來1kg單晶硅棒的長晶成本由幾年前的100多元/kg下降到目前的42元/kg(隆基股份水平),明年可進一步優化到35元/kg,可以說單晶爐近些年發生了質的飛躍。反觀近幾年多晶鑄錠技術進步緩慢,近幾年沒有實質性的提升。

2、金剛線切割技術本質上是有利于單晶的,單晶硅棒由于內部晶格序列一致,切割起來可以速度更快,耗材使用量更少,而且切出來的單晶硅片在厚端電池制絨環節更加容易,電池片效率不受影響,而多晶硅片則需要疊加黑硅技術或加入添加劑(添加劑成本低,但電池效率略下滑),每片硅片的濕法黑硅過程需要額外增加0.2~0.3元的成本,干法黑硅則需要增加0.4元的成本。另外,金剛線切割帶來的出片量的提升,也更能有效的攤低單晶長晶環節的高成本。 多晶應用金剛線切割是今年才大規模應用推廣的,保利協鑫有更大的優化空間,但是由于基礎原理的不同,在金剛線切割環節,多晶硅片的切片成本無論怎么優化,都必然要比單晶硅片高出一大截。

3、perc電池技術疊加于單晶硅片能明顯帶來更好的效果。perc+單晶硅片可以帶來1.2%的效率提升;而perc+多晶硅片目前只能帶來0.8%的效率提升。這一次去北京pvcec晶澳太陽能的展臺,晶澳太陽能多晶+干法黑硅+perc的60片電池組件最高功率能做到290W;而單晶+perc組件功率可以做到305W。

perc技術成為主流的歷史背景下,半片技術勢不可擋!

?這是北京pvcec晶澳太陽能的展臺。多晶即便是疊加了最優秀的干法黑硅技術(干法黑硅每張硅片需額外增加成本0.4元,金剛線切割帶來的成本下降優勢被吞噬大半),功率也才僅為290W,而單晶直接疊加perc技術就可以把功率做到305W,后端電池制絨成本更低且單多晶組件的功率差已經越來越大。

事實上不僅perc技術在單晶上能帶來更好的效果,其他技術創新在單晶硅片上應用的效果也更好。這就好比一個孩子,單晶在出生的時候就悉心呵護,身體底子好,所以后面疊加各項新技術就更容易且效果更好。而多晶硅片在出生階段為了省錢就比較粗放,身體底子差,所以后端疊加的各項新技術應用起來效果就差。這種差距是從這張硅片誕生之初就留下的。后天再怎么彌補(黑硅技術本質上就是一種彌補策略),效果都不佳。如果到了這個時候還對單多晶這種未來競爭格局看不清而拼命投資鑄錠產能和黑硅技術,還希望抱殘守缺挽救自己的多晶爐,那只能是自討苦吃,活該虧錢。

?由于最近我的好幾篇文章在光伏產業上引起了不小的關注,而且都在“宣揚”單晶技術路線,所以就有人跑來問我:我是不是持有隆基的股份。我在這里坦誠且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我目前沒有隆基股份的股票,一股都沒有。隆基股份是好公司,但好公司也要看他的估值,目前隆基股份估值偏高,而且明年硅片產能必然會大于市場需求,一大批多晶硅片產能面臨出清,多晶硅片的價格必然會滑落到某些邊際成本高的廠家的現金成本,說的簡單明了些:明年多晶硅片會以現金成本迎戰單晶硅片,雖然單晶硅片依然會保持一定的毛利潤,但是我敢斷言:今年就是單晶硅片的毛利率峰值!

?我的文字都是獨立思考的結果,之所以看好單晶確實是因為單晶技術路線已經成為產業趨勢而絕非屁股決定腦袋或是某些利益相關。我發表在公開媒體上的每一個字,都是摸著自己的良心寫下的真實思考,雖然這些思考可能與客觀事實有一定差距,但起碼是我內心真實的相信。

?回歸文章主題,光伏產業內的朋友們都知道,單晶組件由于功率更高,在電站建設安裝的過程中可以節省BOS成本。走訪很多做電站的朋友們,他們給出的結論也直觀樸素:單晶每W貴0.1~0.15元是合理的,如果單晶組件比多晶組件貴的幅度超過0.15元,那就選擇多晶組件;但是如果單晶組件只比多晶組件貴<0.1元,由于單晶后端BOS成本可以帶來更多節省,所以必然要選擇單晶。這樣的結論直觀樸素,但是隨著單多晶組件功率差發生變化,這樣的結論不一定能完全適用于實踐。為了能準確掌握單多晶的合理價差,我們必須要有對應的測算公式。

perc技術成為主流的歷史背景下,半片技術勢不可擋!

對于單多晶合理價差有很多人給過很多測算,甚至有的人寫過論文經過及其復雜的測算過程來測算合理價差。但也正是因為測算過程太復雜了,導致人們看完之后還是一頭霧水,更難以自己準確測算。這里,我就要帶著大家測算合理價差,所有測算過程手把手教,保證您作為電站業主自己也會測算。

?這樣一塊60片標準光伏電池組件,在電站建設過程中的運輸、安裝、土地、支架、線纜成本是一致的。除了以上這些直接成本,電站建設還會有選址、設計、報備、入網、管理、運維等間接成本需要分攤;對于正在崛起的分布式電站,還需要額外的銷售成本、渠道成本需要分攤在電站建設成本中。以上這些成本可以統稱為BOS成本,近些年隨著組件自身價格不斷下滑,電站建設的BOS成本占比越來越高,尤其對于分布式電站,由于單個項目裝機容量小,所以1W裝機容量要分攤更多的間接費用,導致BOS成本占比甚至要高達55%。所以要想測算不同功率組件的合理價差,首先要對BOS成本進行估算。根據我對下游電站的走訪情況,我得到如下數據。

perc技術成為主流的歷史背景下,半片技術勢不可擋!

?由于以上數據是根據60片標準組件來核算的,要想最終得知1W的合理價差,還需要知道1片組件的功率。根據這一次參加北京PVcec展會得到的數據匯總如下:

perc技術成為主流的歷史背景下,半片技術勢不可擋!

?得到以上數據以后測算就變得十分容易,測算公式為:

?BOS成本÷標準多晶組件功率-BOS成本÷(單晶功率×1.03)

?單晶功率之所以要乘以1.03的系數是因為同等功率下的單晶組件由于弱光效應好,可多發3%的電。

選取添加劑多晶組件主流主流功率270W和單晶perc半片組件315W。并假設BOS成本為900元/片。這三個數據代入上述公式為:

?900÷270-900÷(315×1.03)=0.559元。

這個公式表明,“270W的多晶標準組件”比“315W的Perc單晶半片組件”的單瓦BOS成本高出近0.559元。顯然高功率組件更貴是有道理的,而且功率差越大,合理價差就越高。憑借著更高功率助攻下,使得bos成本得到更有效的攤銷,這才是當前單晶硅片能持續獲得超額利潤的重要原因。由于BOS成本在電站建設過程中占比普遍高于50%,所以未來降低電站成本的核心法寶是提高組件的效率,而非簡單粗暴的組件成本。這個歷史趨勢光伏人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歷史趨勢下,2018年半片技術這樣的高效封裝技術將會強勢崛起。當然半片技術崛起背后還有更加深刻的原因。

?1.半片技術作為一種封裝技術,他的本質上是降低了單張電池片的內阻,既可以用來封裝多晶、也可以用來封裝單晶組件,這個技術本身來講是不區分單多晶的。但是半片技術應用于普通多晶電池片最終60片組件封裝以后整體功率只提升5W;而對于單晶perc電池片由于其內部電流更大,疊加半片技術可以帶來更好的效果,可以帶來8~10瓦的功率提升。

2.單晶電池片由于內部晶格序列一致,面對各種外部力的時候容易出現隱裂。而單晶電池片疊加半片技術以后,則大大降低了出現隱裂的風險。根據晶澳太陽能的實測數據:普通單晶組件和半片單晶組件在相同強度破壞力的作用下,隱裂數量少15%。隱裂建設則可以對長期發電保駕護航。

?3.電池片功率越高,質量越好,最終疊加半片技術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在超高效電池片越來越多,單晶產能越來越多、perc產能越來越大、N型電池即將崛起的歷史趨勢下,半片封裝技術必將越來越具有性價比。

?其實產業內部的人都應該清晰的知道:單晶的強勢崛起其必然結果是半片技術的崛起流行。

對于那些產業上的真正的先知,今天本篇文章所討論的問題早已經不再是問題,而是必然的趨勢,唯有那些多晶硅片為主的廠家還在繼續混淆視聽宣揚制造一些錯誤的理論,如果現在還看不清產業大勢并且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其最終結果將會很慘。光伏行業是一個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產業、是一個生機勃勃快速變革的產業;自然也就是一個十分殘酷的慘業,稍有不慎,對未來判斷錯誤就可能使得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作為光伏企業的領軍者,必須比前瞻更前瞻,準確把脈未來,準確抓住產業的關鍵變革時點,唯有如此,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成為真正的產業王者。

?最后的最后,我來回答一位光伏老將的產業之問:

perc技術成為主流的歷史背景下,半片技術勢不可擋!

?他說:對于光伏銷售來說,作為業務活動的2017已經結束了,剩下的時間就是收尾和轉型。2018充滿懸念,讓人期待。至少存在著三大對決令人關注:第一,誰是硅料新霸主?第二,誰是單晶第二強?第三:戶用新模式誰將勝出?有人說,還有單多晶的路線對決,在我看來,這一對決已經結束,無非是何時宣判結局而已。從2018年中到2019年中,將是光伏行業全行業性的大洗牌,誰將死去?誰又將踏著數百億美金挖掘的尸體坑涅槃前行?

我自認為對光伏這個行業也算是多少有些了解,對于產業明年的格局也多少算有一些了解,想對這個產業之問做一下回答:

?一:通威股份憑借著低成本的硅料制造能力和龐大的資本金實力,只要硅料品質能有保障將會成為硅料的真正霸主。

?二:中環股份這一次對于單晶轉向的機遇的把握算得上是“穩、準、狠”。2017年底已經形成15GW的單晶硅片產能,2018年會更進一步形成23GW的單晶硅片產能;產能布局內蒙古,電價低廉,新產能的成本控制出色,將會是隆基之后的新單晶龍二。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在單晶硅片領域形成雙寡頭壟斷。

?三:戶用不簡單是把光伏組件賣出去,更還有許多運營模式的問題,相信在戶用領域有著深厚積淀的企業會最終勝出。

?2018年確實將會是光伏行業一次大洗牌的關鍵年,今年的布局早已經決定著明年的結局。這其中有一家企業我不愿吝惜我的贊美之詞,它就是:晶科能源。

?在傳統的一線組件大廠中,能第一時間看準未來單晶趨勢并且進行大規模進行產能布局的企業我只看到兩家,一家是晶澳太陽能,晶澳太陽能就是以單晶組件起家,長久以來單晶產品一直占據晶澳太陽能較大出貨比例,所以這一次能準確把握住產業趨勢不奇怪。另一家公司就是晶科能源,作為后來崛起的光伏產業新貴,晶科太陽能一直以來是以多晶組件為主的,這一次能準確把脈未來,第一時間在新疆大量布局單晶硅棒產能并且引領性的推廣半片技術,成為產業上第一家半片產能達到GW級別的公司,著實非常具有前瞻性,晶科李仙德李總做到了自己的承諾,做到了比前瞻更前瞻。

作者:治雨
鏈接:https://xueqiu.com/9548638136/9411179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