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過后,北協神村李大爺家的15kW屋頂光伏電站已安裝完近兩個月,但由于并網排隊用戶較多以及國慶假期的耽擱,李大爺家的并網事宜又被推后了。看著鄰居們每月領補貼,李大爺甚是著急,一見經銷商就問“我家電站到底什么時候能并網?”
李大爺家所在的北協神村是河北石家莊市行唐縣330個行政村中的一個,400多戶人家中已有20多戶安裝了屋頂光伏電站。
從全國范圍來看,據不完全統計,像李大爺家這樣有適合安裝家庭光伏電站屋頂的約2000萬戶。
那么,像包括李大爺在內的終端用戶,他們究竟是如何接受光伏這一新鮮事物并付諸行動的呢?
由誰影響
在與北協神村相鄰的筆尾村,郭亞坤是該村1000多戶人家中第8家安裝屋頂光伏電站的。今年8月份,在他經常去的家電維修店見到了光伏發電產品展示并在老板推薦下安裝了10kW光伏系統。
至今,郭亞坤家的電站已并網一個月,預計每月收益可達千余元。
談起當初安裝光伏電站的緣由,郭亞坤笑著說:“現在打工也掙不到多少錢,我看鄰居們裝上之后每個月都能領到錢,于是就心動了。”
??? 與郭亞坤一樣,李大爺對自家屋頂的電站也不甚了解,只是從鄰居處獲悉“裝了每月就能領錢”。
李大爺家的光伏電站是由小兒子李清出資為他們購買的。李清常年在外做生意,近年來從網上和朋友圈漸漸獲知了光伏這一新鮮事物。
打動李清的主要是國家以及地方政策對光伏的支持,“政府鼓勵光伏發電,不僅國家有補貼,河北省也有補貼。”最后安裝了15kW單晶280W成套家庭光伏發電系統。
可以看出,當下左鄰右舍口口相傳仍是戶用光伏市場傳播的主要形式,而具體品牌的選擇過程中,經銷商占據了較大的主動權。但是隨著用戶對光伏了解的深入,品牌意識也在逐漸增強。
2015年整個石家莊市安裝家庭光伏電站的還很少,安裝量最高的一個縣也就過百戶,但是從2016年開始,用戶逐漸增多起來,一些縣的安裝量突破了千戶, 而至2017年,“僅今年上半年就已經突破了去年全年的業務量。”李領群說。
背后原因,一方面與光伏廠家以及經銷商的推廣不無關系,從2016年開始,戶用光伏發電系統的推廣力度加大;另一方面,補貼的逐年減少加速了戶用光伏的推進進程。就河北市場而言,隨著2017年底省級補貼的取消,即將迎來又一波搶裝潮。
(石家莊市戶用光伏補貼 單位:元/千瓦時)
對此,郭亞坤就一直后悔自己家電站安裝晚了:“聽經銷商介紹,如果今年6月底之前全額并網的話,每度電補貼還可以多0.13元,不過據說明年還要下降,幸好我們不受影響了。”
此外,促使郭亞坤、李清等加速安裝的除了補貼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變壓器容量”。
根據電網規定,戶用光伏的并網量不能超過變壓器容量的25%。“我們村子北面的變壓器容量已經滿了,南邊剛加的很快也將到極限。”李清說。
戶用光伏為什么這么火
9個月新增42GW裝機,這種發展速度著實令人震撼。而支撐光伏產業在“630”之后依然飛速發展的正是戶用光伏市場的爆發。正如行業人士所說,2017年是戶用光伏的爆發元年,那戶用光伏為什么會這么火呢?
戶用光伏為什么這么火?
戶用光伏系統,即利用太陽電池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輻射直接轉換成電能,接入用戶側電網的光伏發電系統,典型容量為3KW、5KW、10KW,一般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現階段享受0.42元/千瓦時的國家電價補貼。同時,為鼓勵分布式光伏發展,不少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相比于其他的光伏發電模式,戶用光伏具有諸多優勢:
所需資金小、收益高
戶用光伏系統的典型容量為3KW、5KW、10KW,而所需要的總投資金額一般為2.4-10萬元人民幣,相對于動不動就以兆瓦為容量單位的大型地面電站來說,戶用光伏的投資金額簡直九牛一毛。而相對于集中式光伏電站每年都在下調的電價補貼,分布式光伏的電價補貼已經四年沒有下調,保持了相當高的收益水平。
是以戶用光伏每發一度電就有1元左右的收益,而一個持續保持高水平發電量的光伏電站5-6年便能收回成本。如此一來,戶用光伏還有近20年的純收益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