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精武鎮光伏發電農業科技園項目,共建設222個科技大棚,是光伏新能源、現代農業及生態旅游相結合的新興特色園區。光伏農業大棚可種植有機農產品、名貴苗木等各類高附加值作物,還能實現反季節種植、精品種植。項目實現年產值約1.16億元,稅收400萬元。
在河北省平泉縣,種植著大量的食用菌,被譽為“食用菌之鄉”,從2015年開始,平泉縣建設成30兆瓦的設施農業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占地1236畝,一期已建設施發菌棚40個、生產棚140個,發展香菇150萬袋,吸納70戶貧困戶入駐,解決200余人就業。
光伏農業不僅市場空間大,更因為它一舉多得的特性(解決能源問題、扶貧就業問題、產業融合問題等等)受到中央以及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一般情況下,太陽能組件支架高度在5.3 m?左右,遠高于正常春秋大棚3.0~3.2 m的高度,為避免南側組件對北側大棚及太陽能組件遮擋,需要加大南北方向春秋大棚的間距,造成大棚建設土地利用率降低。
同時,為了有效利用土地,太陽能組件支架與大棚結合緊密,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組件板上降雨沖刷,板上融雪沖壓會對大棚棚膜及棚架造成破壞。此外,為了定期清洗太陽能組件,也需要在大棚南側預留水車通行道路,降低了土地種植利用率。
2、光伏日光溫室
光伏日光溫室分為架式與平鋪式光伏日光溫室。架式光伏日光溫室是將太陽能組件支架立于日光溫室的北側,使組件發電與棚內種植生產互不干擾。
一般情況下,日光溫室太陽能組件支架高度在?6.2 m?左右,遠高于正常日光溫室脊高3.4—4.8 m的高度,為避免南側太陽能組件對北側溫室及組件遮擋,需加大南北方向溫室間距,造成溫室建設土地利用率降低。
同時,因支架防風建造成本組件維護等考慮,架式光伏日光溫室的脊高一般就低不就高。
平鋪式光伏日光溫室是將太陽能組件在日光溫室棚體頂部或棚體坡面上間隔安裝,以保證棚下作物有足夠的受光率,滿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求,棚體建設與棚間距可基本按常規日光溫室設計,土地利用率與常規日光溫室基本相同。
同時,為滿足棚下作物光合作用的需求,一是太陽能組件要有一定的透光率,一般為10%~40%,降低了單位面積太陽能組件的光轉化率,二是太陽能組件要在棚體上間隔安裝不能滿棚鋪裝,影響了單棚發電量。
3、光伏連棟溫室

光伏聯棟溫室所用覆蓋物南方地區多用棚膜或PO 膜,北方多用PC 板或浮法玻璃,常規聯棟溫室一般是東西排跨,南北開間,而光伏聯棟溫室因太陽能組件采光及結構需求一般是南北排跨,東西開間,棚內如種植高秧作物會影響采光或通風。
4、牧光互補設施

5、漁光互補設施

該模式能提升湖泊、魚塘、灘涂濕地等水面資源的使用效能與經濟效益,開拓了光伏發電的新模式,豐富了光伏發電與農業產業結合的內涵,真正實現了1+1>2的產業融合效果,該模式太陽能組件的遮蔭會降低水體溫室效果,削弱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體含氧量,造成個別魚種生長緩慢,如果水體深度不夠,甚至會造成在北方地區難以越冬。
有的創業者以為跑用地只要跑國土部門就可以了。事實上,水利部門、林業部門、草原部門都有著用地管理職責。缺少任一相關行政部門審批程序,都有可能導致光伏項目用地違法違規風險。
光伏農業項目之所以得到國家政策支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它背后的社會效益,在惠民扶貧方面對于農村建設的幫助。因此創業者如果本末倒置,一心只專注于賺錢,卻忽略項目初衷,風險也就成倍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