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報:近年來光伏行業發展迅猛,競爭也日趨激烈,轉型發展成為眾多光伏企業的選擇。陽光電源立足行業20年,面對光伏發展新形勢,在轉型發展上有哪些考慮?
光伏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導向行業,企業在承擔節能減排社會任務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找自己的客戶、研制新產品,面對這一雙重任務,一方面降低成本,盡快實現光伏平價上網,另一方面實現專業技能價值轉移,將自身價值轉移到客戶身上。與時俱進、變革和創新,成為光伏企業的主題。光伏行業變化快,企業創新和變革步伐更要強化,變革創新要聚焦在產品和服務以及為客戶創造價值上。
陽光電源在研發以及人才投入方面也做了很多創新,核心使命是讓人人消費得起清潔電力、綠色能源,長期目標是成為清潔電力轉換技術的全球領跑者。
陽光電源通過在光伏發電中嵌入儲能、智慧互聯技術等,平滑電力資產,提升可利用率和可靠性,從而在整體性能上獲取競爭力,成為清潔技術轉化的技術實力派,確保光伏電站整個生命周期內價值最大化。這是我們陽光電源今年做的轉變,也取得了很大實效。
中國能源報:海外市場歷來是陽光電源的重要市場之一,隨著光伏市場更多轉向國內,陽光電源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的戰略布局是怎樣的?
國內市場,盡管受搶裝潮影響出現不均勻增長,但國內市場是根基。一方面陽光電源在國內要穩固集中式電站的市場份額,實現從效率到效能理念轉變;另一方面,在火熱的分布式市場上,不隨波逐流,不急于將面鋪得太大。
分布式市場良莠不齊,存在質量問題、安全隱患,我們更側重推進優質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以負責任的心態做好產品可靠性和電站資產安全管理,注重分布式電站的設備質量和建設質量。
中國能源報:技術進步、規模擴張,光伏成本在過去幾年快速下降,目前業內更多關注光伏非技術成本,對此,您如何看?
非技術成本要降下來,要通過頂層設計,要充分核定化石能源的環境成本,要達成全社會共識——清潔能源帶來的巨大環境效益,這是大前提。目前非技術成本構成,有電力送出、土地使用稅收、電力接入點爭議、施工阻擾、各種攤派以及融資成本等。
中東國家有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僅為度電0.3元人民幣,主要是其融資成本非常低,有免稅政策。而目前,我國對風電、太陽能的增值稅是減半征收而非減免,即使是8.5%的比例也還是很高的,農作物增值稅也在10%左右,還有其他看不見的成本。歸根結底要在頂層設計上出臺能源法,涵蓋可再生能源法,使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真正助力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藍天白云。要以頂層設計逐步降低非技術成本,讓光伏真正盡快走向平價上網。
中國能源報:距2020年實現光伏平價上網還有兩年左右,除上述提到的非技術成本外,對光伏企業來說,自身的成本下降空間還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電站過度設計帶來不必要的成本浪費。現在的電力系統設計原則還在遵循此前火電站、水電站的設計標準,為達到99.99%的可靠性,要配備與電站容量等量的優化設備,如100MW的光伏電站,要配備100MW的交流開關、變壓設備等,要確保萬無一失。其結果就是為了某一天的高峰發電,而配備額外364天的最大容量,造成大量資產的閑置和浪費,推升了度電成本。比如電站的無功補償設計,逆變器設備完全具備此項功能,如若按常規的設計規范就要重復配備,則造成大量浪費。在標準化引導、系統多目標優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推進。
所以說,成本降低,從企業自身來說,一要降低零部件成本,二要優化零部件配備,不要過度配備,陽光電源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目前正在做這樣的示范,盡管面臨很多阻力。隨著可再生能源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用電習慣也應發生改變,在不影響人身安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給自然能源系統多一些包容和謙讓,為了自然環境、子孫后代,要倡導停電1小時可以忍受,畢竟我們在回歸自然用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