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第九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在發言中表示,要建立健全風電、光伏發電投資監測、預警及評價體系,嚴格限制棄風棄光地區新增項目建設,引導總體開發布局。鼓勵全社會開展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他表示,風電紅色預警地區不得核準新建新的風電項目,光伏發電評價結果為紅色的地區,原則上當年暫不下達年度新增建設規模,嚴禁以先建先得等方式變相擴大光伏發電建設規模。

補充:綠、橙、紅,地域如何劃分?

根據通知,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等級分為:綠色、橙色和紅色,其中綠色等級表示該區域光伏電站開發投資風險低,橙色次之,而紅色代表該區域的光伏電站開發投資風險高。類似于交通上的紅綠燈標志,綠色表示可行,紅色表示危險,橙色介于中間。那被評為綠色、橙色、紅色等級的區域分別有哪些?

根據通知公布的監測評價結果,被評為紅色等級區域的有:寧夏、青海海西、甘肅(Ⅰ、Ⅱ類資源區)、新疆(Ⅰ、Ⅱ類資源區)

被評為橙色等級區域的有:內蒙古、北京、天津、黑龍江、遼寧、四川、云南、山西(Ⅱ、Ⅲ類資源區)、陜西(Ⅱ、Ⅲ類資源區)、青海除Ⅰ類外其他地區(除海西外其他地區)、河北除Ⅱ類外其他地區(除承德、張家口、唐山、秦皇島外其他地區)、上海、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貴州、西藏

被評為綠色等級區域的有:吉林、河北Ⅱ類地區(承德、張家口、唐山、秦皇島)、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湖北、湖南

由以上統計可以發現,我國Ⅰ類資源區中除了內蒙古Ⅰ類資源區(除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以外地區)被評為橙色評級之外,其他Ⅰ類資源區全軍覆沒,全被評級為紅色評級。Ⅱ類資源區基本上被評為橙色等級,其中甘肅、新疆省內Ⅱ類資源區被評為紅色等級,Ⅱ類資源區中被評為綠色等級的只有吉林省以及河北Ⅱ類資源區(承德、張家口、唐山、秦皇島)。Ⅲ類資源區中沒有地區被評為紅色評級,除了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六省被評為綠色評級之外,其他Ⅲ類資源區全被評為橙色等級。

總體來看,Ⅰ類資源區投資風險高,Ⅲ類資源區投資風險普遍更低。按資源劃分的38個區域中,共有6個區域被評為紅色評級、24個區域被評為橙色評級、8個區域被評為綠色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