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只服杜蕾斯, 扶貧我愛建光伏。光伏扶貧無疑已是當下最有效的扶貧方式,不僅收益高,而且能夠持續20年。目前享受到光伏扶貧成果的百姓應該不下百萬了,各地也還在積極的假設扶貧電站,勢要用這種先進模式把中國的貧困掃個干凈。決定了就得一干到底,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個建在工商業屋頂的2MW扶貧電站。
案例分析?:
這個在濰坊的光伏扶貧電站比較特殊,屬于政府投資,通過租用工商業屋頂電站進行建設,建成規模將達2MW,采用全額上網的并網模式,度電價格0.85元。建成后建惠及紀臺鎮和稻田鎮30多個貧困村,18000貧困百姓。
工廠受益
不同于自建工商業屋頂電站,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同時也獲得較大的收益,工廠通過廠房屋頂出租的方式,0成本獲得穩定的屋頂租金收益。為貧困百姓提供了一塊放置聚寶盆的寶地,既為貧困百姓輸送了經濟來源,也實現了閑置資源的再利用,進一步提高工廠收益。
政府收益
每年政府都會有一定的扶貧資金,但是很有限,面對龐大的貧困百姓群體,顯得很是捉襟見肘,只能通過重重篩選,讓最需要的群眾享受扶貧資金,而且只是簡單給予,價值沒有實現最大化。
而通過假設光伏扶貧電站,雖然前期的投入相當大,但是在電站并網之后,光伏發電的高收益屬性卻能讓扶貧資金源源不斷的“生子兒”,維持至少20年。這些源源不斷的收益不斷積累就能幫助到更多的貧困群眾,同時也減輕了政府的扶貧負擔。另外,村級扶貧電站的收益可由村委統一管理使用,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政府添光添彩。
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貧困百姓
扶貧電站建設的初衷還是為了讓貧困人民收益。光伏扶貧電站收益的使用方式,既可以通過集體分紅進行分配,讓貧困戶直接受益;同時也可以作為村集體的建設資金,通過合理的利用如引進作物新品種種植、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提高貧困地區收入以及改善生活環境的目的。
而對于扶貧電站的建設,除了上訴借用屋頂進行搭建的方式,還可以與農業、漁業相結合,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之前我們報道過的一個光伏扶貧的案例,就是通過光伏與農業大棚相結合的模式,使得當地貧困百姓的收入提高到了8萬元每年,徹底擺脫貧窮的困擾。不少光伏村也已經實現了這種良性循環,是光伏也讓他們的生活煥然新生。
來源:晶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