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7年中國家用光伏市場約為50萬戶,2018年將超過100萬戶,在中國光伏安裝市場平穩發展的階段,家用光伏在光伏市場的占比越來越重,也成為眾多光伏企業的發展核心。

但在蓬勃發展的市場表面下,也存在許多不和諧的聲音:一直以來,家用光伏市場存在著品牌眾多,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

而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居民生活習慣各異,家用光伏市場所在各區域屋頂、氣候、光照、電網等情況差距較大。因此發展至今,仍然沒有一家機構出臺中國光伏家用標準,這也讓許多劣質廠家有機可乘。

據《光能·光伏家》調查,每年有大量的B級甚至C級組件流入家用市場。這些組件并不是完全不能用,有些用戶在知情的情況下也會選擇相對便宜的產品,但許多組件是以A級組件的價格出售或者是給用戶一個較低的總系統價格,并未說明使用的是劣質組件。

同時安裝商的技能水平都有待提高。2017年被譽為分布式爆發元年,大量的新從業者進入這個領域,雖然各家戶用光伏品牌經銷商和逆變器組件廠商紛紛對其進行了培訓,但仍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安裝與質量隱患。

這些問題甚至帶入了國家自上而下全力推動的扶貧計劃。

對此,中國光伏經銷商聯盟理事長李何燕女士表示,聯盟將與中國領先的分布式光伏平臺——光伏家及領先的第三方機構一起在中國甄選千個標桿電站,并建立戶用光伏標桿電站記錄與查閱平臺,方便用戶實時對標

經銷商聯盟希望籍此舉重同時正本清源,讓優秀企業脫穎而出,還市場以秩序,還用戶以信心。

標桿計劃——以發電量為標桿

“以前光伏行業對于戶用標準的思路都是建立統一的全國標準,但我們發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李何燕說,“中國各地情況差異特別大,而且即使出臺統一的檢測標準以后,你會發現也沒辦法落實。”李何燕指的“落實”是戶用光伏單個裝機量都很小,即使出臺標準,檢測費用相對電站規模來說也過高。

所以中國光伏經銷商聯盟換了個思路,從最簡單的方面入手。

“其實用戶關注的是什么?組件效率?逆變器性能?電站設計安裝水平?都不是。”李何燕說,“到用戶那里,他們關注的就是發電量而已。”

有領先的光伏制造企業常常苦惱:明明不是自己產品的問題,為什么老百姓投訴電話打到自己公司?這是因為在整套系統中,他們的名氣最大,而且家庭用戶對于系統了解度非常低,出了問題難以判斷,也只能找到最有名氣的零部件制造商。

在光伏家2017年做的家用光伏調研中,遇到過一個用戶,每天抄電表數據,堅持了半年,后來認為自家發電量和當時經銷商承諾的發電量基本一致才放心。但因為沒有一個可以對標的信息平臺,用戶也只能通過自家和鄰居家的發電量作對比,而并不能得出該地區理想的發電量指標。

“雖然全國光伏應用情況不一,但在一個市、一個縣,這個地區的光照氣候條件是基本一致的。”李何燕說,“在全國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設立標桿電站,讓該地區老百姓可以對標,這個看上去比較笨的方法或許是最有效的了。”

根據李何燕的介紹,中國光伏經銷商聯盟將在全國各地每個地區挑選一到數個經過效率、質量與安全監測的標準電站,作為標桿,然后當地用戶就可以對比該電站了解自己的電站是否工作正常。這種方法更像是醫院里的驗血,各項指標參照正常值,就可以查看“身體”是否正常。

“在中國農村,北方大多是平屋頂,南方多為瓦房。”光伏家營銷總監張家振說,“所以其實從大的范圍看很難統一,但從一定區域內看,幾乎可以看做應用環境是一致的。”他說對于陽光房、新型組件、薄膜組件等項目評定標桿的細化工作,后續也會進行。“目前當務之急是讓最主流的用戶有一個評價自己家電站優劣的平臺。”

安全與精準快速運維

以前由于信息不透明,用戶很難了解自己家電站是否工作正常,往往只能靠有責任心的企業推出巡檢活動檢查,但一來次數少周期長,二來會損失很多不必要的發電量。通過標桿電站對標,光伏經銷商聯盟會設定一個該地區發電量正常范圍的浮動值,低于正常值的用戶就應該查看自己的電站是否應該清洗、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從范圍巡檢到精準運維。

“我們會針對一些異常電站,提出整改建議。”李何燕說,“同時會分析原因,通知品牌企業或零部件廠商,與業內一起提升光伏電站質量。”

在活動持續過程中,專業第三方機構還會從安全角度入手,為用戶提供光伏電站安全教育和給光伏經銷商傳授光伏安全標準。面對大風、暴雪、雷電等惡劣甚至稱得上極端的天氣,如何保證光伏電站不帶來人身安全隱患。

標桿行動還有另一層意義。中國光伏經銷商聯盟是光伏行業優秀光伏經銷商自發成立的維護行業秩序、提升光伏產業形象的非盈利性組織。他們致力于通過這次行動,減少劣質廠家仿冒、翻新國內一線廠家組件的情況,讓中國家用光伏第一次可以“良幣驅逐劣幣”,讓害群之馬無處遁形

來源:光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