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縣巴邱鎮朱木口村的吳少慶準時從銀行里支取了當月的1200多元“養老金”,這是供電部門支付給他的光伏電站并網賣電收入和政策性補貼。在峽江,“光伏養老”已成為養老的新選擇。
51歲的吳少慶,在自家屋頂建起了一座“光伏電站”——屋頂分布式光伏工程項目。他是純女戶,兩個女兒都已出嫁。隨著年紀合越來越大,他一直想找一個養老項目。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國家推廣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有關政策。通過咨詢,吳少慶覺得這是一個綠色環保的好項目。2016年6月,吳少慶家的光伏電站建成,第二天就實現了并網發電。這座電站容量為10千瓦,總投資10萬元,國家補貼了他2萬元,吳少慶只出資8萬元,他成了朱木口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發電站運行以來,平均每個月可發電1200多度。家里每月自用100度左右,每度電還有0.62元的補貼,剩余的電都賣給國家,加上補貼,每度電可賣1.02元,一個月就有1200元的固定收益。

吳少慶算了一筆賬,只要五六年就可收回所有成本,而發電站使用期為20年,還可坐享10多年的賣電收益,相當于建了一座“綠色養老銀行”。

戶用光伏,老吳的綠色養老銀行

浙江光伏小鎮

剛開始,村民們對光伏養老將信將疑,看到吳少慶很快就有了收益,顧慮就全打消了。

該縣戈坪鄉審陂村62歲的王樹新,兒女都在外打工,只有老兩口在家。2016年7月,他花4萬元建起了一座5千瓦的屋頂電站,如今每月可收入500多元。王樹新說,屋頂電站投資少、風險小、收入穩定,當月投資、馬上見效,以后就靠屋頂電站養老了,加上夫妻倆的新農保,衣食無憂。

來源:信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