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農業是將太陽能發電、現代農業種植和養殖、高效 設施農業相結合,?光伏電站可為農場或者農田直接供電,為農場主節省大部分的電費。
除了傳統農作物,光伏+花卉也在我國各地蓬勃發展起來,春天馬上就要來了,光伏與鮮花相映成趣,更是美不勝收。
利辛縣林業局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通過在光伏板下合理種植林木花卉,促進林業產業與光伏扶貧雙贏。
圖為甘肅金塔縣農民通過架設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發電為蔬菜和花卉育苗溫室通風降溫,噴灌施肥
王彩娣在溫棚里修剪繡球花
位于永寧縣閩寧鎮的光伏農業科技示范園已經建成光伏農業大棚588個,并網發電30兆瓦。通過“政府+企業+貧困戶”的合作模式,實施了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棟大棚”的脫貧模式,發展瓜果蔬菜種植、苗木培育、中草藥種植和高端菌菇生產、采摘園等農業項目。解決了閩寧鎮500多名移民群眾的就業問題。
技術人員在大余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光伏溫室大棚查看植物新品種的長勢。據了解,該產業園年生產花卉苗木1000萬株,其培育的鐵皮石斛、耐寒速生桉樹、淮山等苗種深受廣大農戶的歡迎,產品主要銷往湖南、廣東、福建等地。
這是陜西省漢中市勉縣的“光伏扶貧”發電站。漢中市種植的大面積油菜花競相綻放,漢中首座“光伏扶貧”發電站被油菜花田包圍,宛如花海中的一面“明鏡”。
該基地的光伏農業在重點發展油牡丹。油牡丹總計占地面積112畝,每畝種植5年生油牡丹2000株。同時還種植了50畝油菜,計劃明年打造成為旅游景點,每年可承受游客約2萬人次。油牡丹種植后可收益30年,耐旱、耐寒、耐瘠薄,可防風固沙。經濟較好的油用牡丹每畝可產油100斤—140斤,單位面積產油量高出傳統糧油作物25%,全株深加工可用于食用油、化妝品、飲品和醫藥保健產品,從上到下都是寶,是當地農民和企業增收的錢袋子。
上面是太陽能電板,下面種玫瑰花,“天上”“地上”實現雙效益。江山市清湖鎮玫瑰園種植了糖果雪山、雙色粉、艷粉等優質玫瑰品種30多個,及紅葉石楠等觀賞花卉樹苗等,面積450多畝。特別是玫瑰花園,鮮艷秀麗,一年四季吸引著游客們前來剪采、觀賞。
在江山市鳳林鎮,一名攝影愛好者被光伏板下的桔梗花吸引。
“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地面光伏電站,去年年底并網發電。”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上半年已完成發電1.2億千瓦時,作為“農光互補、農旅互動”發電項目,旅游開發也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之一。
在實驗基地,記者看到了“嫁接”光伏后的農業是怎樣一番模樣:光伏頂架上放置太陽能殺蟲燈、自動噴淋、噴霧器、生物殺蟲板等綠色高效農業設施;太陽能揚水灌溉系統、電動化農機設備可以就地獲得充足的電能,農業用電實現“自給自足”。
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一個裝機容量100兆瓦的光伏電站,約需要鋪設3000畝地,年利潤約為4000萬元,畝均光伏發電利潤為1.3萬元,與蔬菜種植的畝均利潤相當,如種植花卉、中草藥等農業收益會更高。很顯然,光伏農業不會走向“有錢不賺”的非農化。
來源:光伏能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