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互補”是利用魚塘廣闊的面積,在上面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來發電,光伏組件立體布置于水面上方,下層用于水產養殖,上層用于光伏發電,具有一地兩用的特點,能夠極大的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價值。

 

2018年4月20日,周口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漁光互補”項目示范推廣工作的實施意見》周脫辦〔2018〕20號文件。

 

意見稱:2017年9月,周口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并印發了《關于開展“漁光互補”試點項目推動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通知》(周脫辦〔2017〕51號),本著“先試點、后規范、再推廣”的思路,通過充分征求各縣(市、區)意見,在全市開展“漁光互補”項目建設試點工作。在鞏固提升去年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示范推廣工作。

 

意見認為:“漁光互補”試點項目成功培育了特色產業,發展了清潔能源,形成了新興業態,優化了人居環境,解決用地困局,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帶動了貧困戶穩定脫貧,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決定,對開展的“漁光互補”示范推廣項目經驗收合格后,繼續享受《關于開展“漁光互補”試點項目推動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通知》規定的扶持引導政策。希望太康、西華兩縣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早日完成示范推廣建設任務。

 

經驗收合格的市財政以獎代補50萬元。經2017年全市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小組嚴格驗收和試點縣申請,(《西華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2018年建設“漁光互補”項目的申請》(西扶辦〔2018〕13號)、《太康縣脫貧攻堅指揮部關于申請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獎補資金的請示》(太脫指〔2018〕19號))。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會研究決定,請對西華縣15個試點項目共計750萬元、太康縣18個試點項目共計900萬元,予以下撥“漁光互補”以獎代補資金。

 

經濟農業典范之一——“漁光互補”

 

近日,遼寧東港市廉家壩水庫9000畝的廣闊水面上,數百名工人正緊鑼密鼓的施工建造全球單體規模最大(一、二期總容量300MW)的漁光互補電站。該項目采用瑞元160MW瓷白封邊+護角高效雙玻組件,刷新全國雙玻漁光互補電站容量記錄。

 

東港市地處遼東半島東側南部,南瀕黃海,這里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日照平均時數達2565小時。利用東港豐富而充沛的太陽能資源建設的水庫“漁光互補”光伏發電工程,是當地“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示范項目。

 

該項目成功并網后,首年等效滿發電小時為1305小時。光伏方陣下方水域進行水產養殖,形成“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產業的新模式,實現了漁業發展與光伏發電的結合。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

 

“漁光互補”獲認可——某政府發布推廣實施意見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岸邊大型吊裝機伸展巨臂進行吊裝作業;水面上,運送材料的船只來往穿梭;水中平臺上,大型打樁機把一根根樁管打入水底……由近及遠,到處是頭戴安全帽、身穿救生衣忙碌的工人。

 

項目經理告訴記者,這個項目需要在630前全部并網,使得交期尤為緊迫。瑞元客服為了配合搶裝630,自項目開工之初已經派人駐扎在項目地,夜以繼日配合項目進展。

 

“漁光互補”獲認可——某政府發布推廣實施意見

工人在固定的支架上安裝光伏板

 

遍地開花的“漁光互補”

 

“漁光互補”獲認可——某政府發布推廣實施意見

4月26日,新華網(許暉 攝)記者航拍了位于安徽淮南水面漂浮光伏項目

 

近年來,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利用采煤沉陷區的豐富水上資源,積極探索“漁光互補”新模式,變廢為寶,讓采煤沉陷區舊貌換新顏。2017年12月,三峽新能源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項目正式在該區并網發電。項目建成后,上層水面可用于發電,下層可用于水產養殖,不但極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經濟產出,沉陷區的水體也得到了凈化和治理,助力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

?來源:世紀新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