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光伏電站運維旨在保障電站平穩運行,有效提高發電量。隨著光伏電站管理日趨精細化、智能化,電站業主對運維的要求不斷提高,對專業化運維需求愈發迫切,這給運維企業帶來了新的考驗。下面我們來一起探究光伏電站專業運維應注意的七大問題。
? ? ??只看發電結果、運維過程模糊提前計劃、按時執行、記錄清晰許多電站業主在簽運維服務協議的時候更關注發電結果,對電站的運維過程并不那么關注。運維過程如何評價?運維人員每天工作做得怎樣?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提前做計劃,做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把運維計劃做好,每天安排好運維人員的工作;再把所有記錄做好,使過程更清晰;過程中關鍵是做好計劃的監督落實,以確保數據來源可靠。

已有巡檢制度、如何督導有效巡檢軌跡記錄、跑馬圈地、定位設備、聯動響應

制定巡檢制度之后,如何監督運維人員是否有效執行巡檢制度,如何確定運維人員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這就需要做軌跡記錄。相應的解決方案可以簡述為:跑馬圈地,定位設備,聯動響應。通過相應的GPS定位,員工巡檢完電站之后會形成一個路線圖,同時設計一系列線上的互動,對提高員工積極性和開展下一步員工現場巡檢工作大有裨益。在線下和線上互動方面,從發現故障到故障定位,再到安排運維人員去現場解決故障,整個流程要清晰。

如何定量確定清洗計劃

實證比對、數據分析

電站清洗與電站所處地區環境有直接關系。通常,電站清洗和鋤草費用大約占整個運維費用的一半不到。

電站清洗計劃怎么制定?有的運維合同簽訂了一年四次清洗,有的運維合同則只有發電量結果承保沒有對清洗次數的約定。第一種相對簡單,一個季度清洗一次即可;第二種則需要做出相對科學的判斷,需要通過各種數據分析、對比,最后得出相對合理的清洗頻次。然而清洗頻次怎么判斷,有何依據?這就需要進行實證對比,一般選取兩組標準方陣,一組經常清洗另一組則不清洗,一段時間后通過對比方陣發電情況做出判斷。

集中平臺成趨勢、遠程管理有形無實

建立機制、專人專責、深度分析、及時溝通反饋

集中運維平臺如今已經成為剛需,但運維平臺不能有形無實,真正落實多少,運維公司應有自己的心理評判。

運維公司需要建立一個平臺響應機制,專人負責數據分析,深度分析后及時與現場做溝通,做到線上和線下的有效溝通,同時配備團隊做數據管理。單一產品并不能夠能夠迅速提高發電量,要系統地看待整個管理問題,包括人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好運維。

運維公司還應有相應的團隊負責故障報告形成、預判以及和現場的核對,核對后的結果再回到數據庫做下一步的迭代。長此以往才能使得平臺后端積累更加有效的數據,這對現場運維工作指導意義更大。

發電不理想到底是誰的問題?

建立評價體系、從定性到定量

評判光伏電站運維,有時候很難剝離清楚電站發電不理想到底是設備問題還是運維公司的問題。運維公司的問題具體而言是技術和人的問題,還是機制和人的問題,運維公司需要一個評判機制,這就要求運維公司建立評價體系,從定性變成定量,一切靠數據說話,形成一套運維評估標準。

在光伏電站實際運維中,大部分人都在講技術問題。其實光伏電站運維50%是技術問題,50%是管理和人的問題。對于電站運維人員來說,他們要熟練掌握電站運維相應技術。

電站整體評價分為多個維度,全生命周期是其中一個維度。對維度判斷,可以對運維公司內部有所交代,更重要的是對業主有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判,同時也為合同做了約束。

電站運維管理、從標準化做起

運維公司需要所有電站管理模式做到可復制可迭代,可以不依賴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標準化運行,就要從標準化做起。標準化和運維公司的投入成本有直接關系。標準化工作所帶來的結果,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會讓運維公司有很大收獲。

發電最大的損失在停運

人員管理、物資準備

限電地區電站是否需要運維?。其實,限電量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運維公司介不介入沒有太大意義。但拋開限電的因素,最關鍵在于由于某種原因設備停運以后運維公司需要花多長時間解決問題。這需要對人員和物資進行兩手準備。電站設備修復的時間將直接影響發電收益。

按照發電單元及設備類型不同,運維公司可根據不同規則、不同故障等級分門別類規定電站的恢復時間。在運維人員管理方面,由于設備出現損壞以后還是靠人來維修,因此需要對運維人員進行培訓、模擬仿真,并且要有獎懲制度。

此外,運維公司還可以和區域化廠家合作,為廠家提供場地存放區域備料等,建立區域物材庫,設備出現故障以后可以及時找到所需配件,提高運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