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鈍化發射極和背面(PERC)技術正在成為太陽能光伏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據業內機構提供的2017十大應用領跑者基地中標結果及技術類型匯總統計可見,PERC已成應用領跑者項目的主力軍,占比高達65%。
? ? ? ?據悉,制造工藝的成熟和較低的資本投入使PERC電池產能易于擴張,加上下游市場對高功率組件的需求,光伏行業正積極擴張PERC電池產能。2017年,全球太陽電池產能約125GW,其中PERC電池產能達35GW。2018年新建或升級的P型晶硅太陽電池產線,基本都將采用PERC技術。與常規電池產線相比,PERC技術僅需增加背鈍化和激光開槽工段,以及金屬化工藝的適當配合,就能有效提升太陽電池轉換效率。PERC技術使P型晶硅太陽電池的效率提升到以前無法想象的地步。

PERC技術的優勢還體現在與其他高效電池和組件技術兼容,持續提升效率和發電能力的潛力。通過與多主柵、選擇性發射極和TOPCon等技術的疊加,PERC電池效率可以進一步提升。韓華新能源全新產品Q.PEAK-G5采用專有的Q.ANTUM技術及六柵線技術,使得該60片電池款的Q.PEAK-G5組件額定功率最高達310Wp。 72片電池款的Q.PEAKL-G5組件額定功率最高達370Wp。

組合金剛線切割和黑硅技術,可以提高多晶電池性價比。而雙面PERC電池在幾乎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實現雙面發電,在系統端實現10%-25%的發電增益,極大地增強了PERC技術的競爭力與未來發展潛力。

與此同時,PERC產線設備的持續完善和國產化,以及適用于PERC工藝的導電漿料和金屬化技術的不斷進步,也有利于PERC技術的推廣應用,PERC單晶與多晶電池量產效率近期將普遍超過22%和21%。

有關業內機構整理了2017十大應用領跑者基地中標結果及技術類型,從總的技術類型來看,單晶占比為85%,多晶為15%;從細分技術類型占比來看,PERC無疑是去年應用領跑者項目的主力軍。在5GW的應用領跑者項目中,PERC中標量達3274MW,占比高達65%。其中單晶PERC中標占比約為90%,多晶PERC占比約為10%。

【第三批應用領跑者基地不同中標技術類型占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