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823號”文件的下發已過去20余天,政策中所明確的“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嚴控分布式光伏規模、降低補貼強度,并將新投運項目上網電價統一降低0.05元/千瓦時”,就當前形勢,業內人士仍紛紛諫言并表示,加快平價上網、加速補貼退坡,是光伏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希望給予行業一定的緩沖期,給予戶用光伏市場一定的規模指標。
在低補貼或無補貼,甚至是平價上網的情景下,如何最大可能提高電站收益率,保障電站穩定、高效運行?成為了行業上下游企業首要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家長期專研“高發電效率、高安全系數”的微型逆變器企業,杭州禾邁電力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邁”)在光伏新政的寒冬時期,率先對高效微逆產品進行虧本降價促銷,力求借助微逆能大幅提升發電量的特性,最大程度助力業主降低度電成本,增加投資收益。▲禾邁虧本降價促銷記者從禾邁獲悉,此次促銷,禾邁微逆產品從原價1.4元/W降價至0.7元/W,進行銷售,且無需預付款項、有效提貨期至2018年12月31日。對此,一位系統安裝商表示:“此次逆變器產品促銷活動,實為業內最大幅度的降價優惠。微逆產品的高效率、高安全等優勢,值得大力推廣!”。
據了解,微型逆變器技術起源于美國加州,屬于MLPE技術的一種,一經面世就受到了市場的熱捧,并于2008年正式商業化量產。2016年IHS的報告指出,截止到2020年,全球MLPE市場體量將會接近10GW。數據顯示,在美國戶用光伏電站中,約一半的家用屋頂選擇微型逆變器產品。較之,微逆產品在國內市場尚處于冷淡期。
究其原因,最直接的是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大眾接受度低;與此同時,光伏產業在國內還尚屬于成長階段,老百姓對于光伏系統產品的效率、安全等認識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但行業專業人士則認為,從微逆系統的長期穩定性和收益來看并非如此。


▲禾邁微逆產品圖
優勢一、發電量提升4%-22%,低價格,高收益
從浙江衢州2017年300戶分布式光伏電站全年發電數據實測結果來看,微逆系統平均發電量高于傳統系統4%-22%。這就意味著,在國家政策收緊的形勢下,微逆系統投資效益更為明顯,能夠有效的降低系統的度電成本,幫助用戶獲得更多投資收益。
以一套6kW的分布式光伏系統為例,采用300W、20塊組件。受短板效應與系統效率不同等因素的影響,25年總發電量微逆系統約為135987(kW·h),傳統系統約為125779(kW·h),微逆系統發電量較傳統系統提升了8.12%,由此投資回收周期相對較短。
從總體收益測算結果分析, 25年微逆系統總收益約為9.52萬元,傳統系統約為8.8萬元,高于傳統系統收益0.72萬元,投資收益提升至少8.18%以上。在平價上網趨勢下,大大地縮短了老百姓的投資回本周期。

▲禾邁案例圖(2kW)
優勢二、安全可靠,高效運行
逆變器做為光伏系統的核心“心臟”,對于整體系統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微逆系統中每一個組件都單獨接入逆變器,使系統中光伏電池不存在串聯耦合,因此也就沒有短板效應,即便在多云天氣或是光照變化快的場景下,微逆的轉換效率也可以高出其他傳統逆變器約1-2%。微逆系統的系統效率可以輕易超過90%,這是傳統光伏系統難以達到的參數。
此外,在禾邁看來,保障戶用系統的絕對安全是第一要義,保障系統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是提高發電量和整體收益等舉措的前提。禾邁微逆產品發電量高,安全系數也高,得到了客戶和終端消費者高度認可。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尤其是農村地區,屋頂資源豐富,特別適合戶用光伏的發展。然而,市場瞬息萬變!531新政的驟然降臨,打破了戶用光伏既有的發展狀態。在光伏裝機規模受限,補貼下調的大趨勢下,未來戶用光伏市場的發展將會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系統長期的穩定性與收益率。綜合來看,微型逆變器作為高轉化效率、高安全、智能化的逆變器產品,必將受到業界的廣泛青睞。

紀錄是用來連續突破的,在光伏行業,不論是技術還是價格領域,中國企業試驗探索行穩致遠。禾邁將持續發揮技術基因的優勢,加大技術研發與創新,努力為行業提供最高性價比的微逆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