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以來,隨著國家對光信貸及光伏扶貧電站建設進行規范力度加大,也引起了國內光伏企業對未來發展形勢的冷靜對待。
而6月1日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行業戲稱“531”新政),則徹底掀起了光伏行業內的“滔天巨浪”。

根據政策描述,本次主要調控目的為“促進光伏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發展質量,加快補貼退坡”。而政策本身內容也主要聚焦到了“壓縮裝機規模”、“降低裝機補貼”兩個大方向上。
直觀上來講,“531”新政的發布將會對中國光伏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長遠來講卻又能起到非常好的指導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平價上網”的早日到來,讓光伏成為真正“成熟”的市場,而且“531”新政正在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
那么問題來了?在這個行業里哪些企業將成為最后的贏家?哪些企業又將離開這個舞臺呢?
對任何行業來講,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都將成為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光伏行業也不例外。只有能夠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方面進行持續投入,而且有不斷新產品新技術產出的企業才能具備成為贏家的資格。堅持精細經營管理,持續夯實產品質量,將成為包括逆變器在內所有光伏企業必須做到的事情。
而對光伏行業比較特殊的一點,尤其是對作為系統核心的逆變器設備來講,優勝劣汰最終還將落地到“可持續服務能力”的比拼上。
首先,逆變器承載了對系統進行保護、矯正、報警的責任,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逆變器企業的服務速度和質量可以直接影響到系統最終的發電量。
其次,逆變器承諾最低質保時間為5年,甚至在個別客戶或者地區承諾質保時間為10年,而如果一個企業后勁不強(存在被淘汰風險)也將直接導致服務終端,穩定收益就更無從談起了。
正如深圳茂碩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炎申博士講的,“逆變器企業可持續服務能力的比拼,說白了就是哪家企業能‘活’得更久,哪家企業能把服務做的更深入。”
作為國內少數擁有上市公司背景的逆變器企業之一,茂碩電氣在發展資金、研發厚度方面無疑擁有了先天的優勢,連續3年的業績翻翻增長也做出了最好的說明。
在市場服務方面茂碩逆變器也領先于同行業做出了非常多的探索。
服務布局上,茂碩逆變器堅持“專業化+本地化”兩大原則。在全國建立起了“三大服務分公司,七大服務網點”的服務布局,并在各網點布局了自有的專業技術服務團隊。同時,茂碩逆變器還與各地實力經銷商共同搭建了“深度服務平臺”,加強本地化服務,提高服務速度和效率。
服務內容上,茂碩逆變器在深度和廣度兩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突破了原有售后問題解決的局限,在系統設計、設備選型指導、系統維護等方面對客戶進行全方位的技術咨詢支持。對部分規模型客戶,茂碩逆變器還提供了深入的定制化培訓服務,加深了客戶對高發電量系統設計、智慧運維等方面的認識及技巧應用熟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