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3日),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經公司審慎研究決定,終止籌劃收購保利協鑫能源下屬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中能)的51%股權。6月6日,上海電氣對江蘇中能的股權收購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由于上海電氣的國資背景,有人認為此次收購事件是國資全面入駐光伏產業的一個信號。經過兩個月,這一“現象級”的收購就被叫停,是為什么?


保利協鑫也針對此事發布了公告,內容與上海電氣基本一致。
作為光伏界的龍頭企業,保利協鑫無論是技術還是產能都走在行業前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保利協鑫屬于港股上市公司,在當前A股市場日漸成熟的情況下,A股市場具備更加優越的融資環境。因此保利協鑫在去年就透露出將旗下核心資產分拆A股上市的計劃,這一計劃在今年6月份取得突破。彼時,對于保利協鑫來說,上海電氣的入駐不但能夠幫助其實現核心資產分拆A股上市的計劃;而且還可以獲得一筆資金;此外,在“531”之后的低迷市場環境下,有上海電氣這一強力的合作伙伴,無疑對保利協鑫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這一次本有希望實現“雙贏”的收購,卻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宣告流產,不禁讓人扼腕痛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第一,公告中所表示的江蘇中能規模體量巨大、標的公司涉及本次交易的資產邊界尚未最終確定有可能是無法實現股權收購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保利協鑫系港股上市公司,作為其下屬子公司的江蘇中能的工廠雖然在境內,但是難免有部分資產屬于境外資產。所以“資產邊界尚未最終確定”的問題有可能是導致此次收購流產的原因之一。
第二,保利協鑫在核心資產分拆上市之后,可能還是想保留其對這一部分資產的自主權;而上能電氣話大價錢收購51%的股權之后,也是想通過這一窗口順利轉型。也許兩家企業在這些方面的談判中出現了分歧。
第三,“531”新政發布之后,光伏市場急轉直下,行業陷入肉眼可見的低谷期。而目前仍不清楚這一低谷期要持續多長時間,多數專家認為需要2-3年。這樣的情況下,保利協鑫的光伏資產價值已經有所貶值。而且目前行業低迷的狀態也不適合上海電氣這樣在光伏領域毫無經驗的企業入駐。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會讓上海電氣針對這次收購重新考慮。這也就為什么他們在公告中表示:目前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時機和條件不夠成熟。
目前,具體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一次收購流產并無定數。對于終止收購對公司帶來的影響,上海電氣表示:目前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狀況正常,本次重組事項的終止,對公司現有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不會造成不利影響。在未來的經營中,公司不會改變既定的發展戰略,將持續完善產業布局,不斷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回報投資者。
而保利協鑫在公告中對于此次收購的終止對公司的影響并未有過多言語,只是表示: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于買賣本公司證券時務請審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