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站自建設完成并網運行,就需要開始面對四季更迭,氣候變化對設備的影響。設備檢查維護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但氣候因素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在很多人心里仍舊是一筆糊涂賬。針對不同的氣候特征,又該怎樣做針對性的檢查維護,來最大限度保障電站的平穩運行?酷暑將至,對光伏電站設備的影響又有哪些?
小知識:高溫氣候特征
根據我國氣象部門的界定標準,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當連續三日最高氣溫在35度以上,即進入高溫黃色預警天氣。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37度,即為高溫橙色預警。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40度的,即為最高等級:高溫紅色預警了。

高溫=暴曬?NO!
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認為高溫=暴曬。事實上兩者并不具備統一性。輻照條件極佳會引起的問題更多集中在電池板上,例如會強化熱斑效應的產生,導致光伏板故障老化乃至損壞。另一方面,光伏組件的峰值溫度系數大概在-0.38~0.44%/℃之間,所以溫度越高,光伏組件的發電量越低,理論上面溫度每升高一度,發電量降低0.44%左右,等于讓好的輻照條件流失了。

檢查“六要素”幫你輕松應對高溫
應對高溫天氣,大家都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比較有效的應對方式。但海南氣候的特殊性,更加提高了高溫防護的重要性,也正因著這樣的氣候條件,高站長在六年的管控工作中,也總結出了更高效的管控檢查“六要素”,為其他地區應對高溫氣候提供更具參考性的建議。
小伙伴們,牢記了啊!應對高溫“六要素”——看、聽、摸、聞、測、記。
看:通過監盤、現場巡檢對設備運行數據進行查看,對運行數據要了然于胸,準確判斷有無異常。
聽:運用聽覺進行設備運行狀況的判斷,,特別是注意聽風機有無異常噪聲,設備有無放電及其它異音。
摸:用手背觸摸設備外殼溫度、感觸設備振動有無異常,切忌不要用手掌大面積直接觸摸電池板等設備,避免燙傷自身。
聞:設備有明顯故障時,是會有特殊氣味產生的,這時候就可以運用嗅覺對設備判斷有無糊味、焦味等,及時定位問題性質。
測:高溫天氣要加強對設備的電纜、外殼等的測溫工作,結合電氣設備周圍環境溫度來進行問題程度的判斷,勿嚴搬教條。
記:隨身攜帶設備巡檢記錄本,任何異常情況都要正確做好記錄,發現問題上報,及時存檔備查,也方便后期分析成因。
最后,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六要素”,高溫氣候的獨特性,也需要我們格外注意以下幾點:
隨時檢查設備通風情況,特別是那些在建站設計后因環境改變而形成避風塘結構的設備位置,更要著重關注,避免因通風不暢導致熱量堆積,并最終引起故障問題。

雖然電站的重點組件都已通過嚴苛的技術測試,但極端氣候會加快損耗的速度,這對電站長期運營顯然是不利的。因此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重點設備進行額外的通風散熱處理,比如加裝風扇,遮光板等等。

所以說,高溫并不可怕,找對了方法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