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網訊 光伏扶貧,是在低收入地區及貧困家庭建設光伏電站,并通過發電售電以及領取國家發電補貼的形式,實現創收。近日,在海門市余東鎮,一排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被整齊地安置在低收入農戶屋頂上,這些光伏發電板,不僅是當地低收入農戶脫貧的最大指望,更是海門市慈善會走光伏精準扶貧之路的又一創新。
光伏電站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集中建設村級扶貧電站。通過統一管理與分配發電收益的形式實現低收入戶的增收;另一種是在低收入戶家的屋頂上直接安裝光伏電站,收益直接到戶。
海門市慈善會會長黃漢忠、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蔡建新等通過深入調研,確定今年扶貧項目為“光伏扶貧”,年初安排12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建分布式家庭“光伏扶貧電站”,撥付慈善資金26萬元,農戶自己除免交電費外,一年還可獲得3600多元的收益,而且可以持續25年左右。
光伏扶貧既符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又符合國家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既有利于擴大光伏發電市場,又有利于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實現了扶貧開發由“輸血式”向“造血式”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