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歐委會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終止。這一消息對國內光伏組件市場的良好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對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產品的雙反措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時表示,中歐光伏貿易爭端逐步得到解決,是在雙方高層關注下,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通過磋商成功解決貿易摩擦的典范。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將使中歐光伏貿易恢復到正常市場狀態,為雙方業界合作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預期的商業環境,真正實現雙方產業的互利共贏。

據了解,2013年,歐盟首次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硅片和電池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并于2017年3月將這些措施延長了18個月至今年9月。“雙反”前的2011年,中國仍有將近70%的光伏產品出口至歐洲。但從2012年起,隨著歐洲光伏裝機規模下降及貿易壁壘的影響,我國光伏產品對歐洲出口出現斷崖式下滑。

對于歐盟關稅恢復正常,多家光伏企業相關人士表示,歐盟取消對華“雙反”及MIP措施,于行業、企業都是一大利好消息。

“有利于歐洲平價上網的大規模應用。”全球最大光伏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晶科能源原有的海外產能無法滿足歐洲和美國市場的強勁需求,如果國內產能可以供應歐洲,將會釋放更多產能來滿足美國市場。東方日升相關負責人表示,預期今年后續電池片、組件價格仍會緩步跌落,加上歐洲市場風格趨于保守穩健,MIP終止并不會對今年需求造成變動。但2019年起,歐洲市場需求會因組件采購成本降低,高于原預期。

據6月光伏市場聯盟“全球光伏市場報告”顯示,在全球光伏系統成本逐步降低、全球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的環境下,北非、中東、拉美地區的光伏需求量巨大。對此,東方日升表示,企業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全球廣泛平衡布局,不可依賴單一市場。我國的光伏企業應該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快速挖掘這些具有獨特發展潛能的新興市場。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指出,歐盟放寬從中國進口太陽能產品的貿易保護措施,有望為國內產業增加新的增長點。但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歐洲市場或將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速度。歐盟終止“雙反”后,中國光伏企業針對歐洲市場的海外銷售較之前將更為便利,但考慮市場空間因素,也不能盲目樂觀。全球光伏市場正在向“去中心化”的趨勢發展,新興市場的增長正在加快。隨著發電成本下降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也開始使用光伏。從長遠來看,新興國家市場才更應該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