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通達股份董事長史萬福深喉的那根“刺”終于被“拔”了出來,拔刺的正是順風國際的實際控制人鄭建明。在光伏界,他以并購昔日全球光伏組件排名第一的巨無霸無錫尚德而聞名。
卡在史萬福喉嚨的那根刺是洛陽萬年硅業有限公司(下稱萬年硅業)。這家在當地頗具影響力的光伏企業,在剛剛宣布投產時就突然休克——停產至今已經超過五年。
今年1月30日,萬年硅業與揚州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在鄭州舉行投資洽談會,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當地政府協調下,萬年硅業與鄭建明走到了一起。據河南當地發行量最大的都市報媒體《大河報》報道,順風國際出資逾3億元,出資后占股51%,處于實控地位。
《大河報》稱,順風國際的第一筆資金已到賬,萬年硅業將于6月中下旬正式啟動生產。
萬年硅業是河南上市公司通達股份與恒星科技的轉型杰作,兩家之前的主業為電線、電纜,在這個充分競爭行業內,由于企業缺少核心競爭力產品,毛利率水平較低?!耙荒甑筋^辛苦經營賺不了幾個錢,這是行業內的共識?!?/p>
2008年,當地頗有名氣的兩個企業家,聯合多個投資人共同出資10多億元閃電上馬了多晶硅項目。彼時多晶硅的價格和銷售都火爆一時?!笆嵌嗑Ч枳畀偪竦哪攴??!睒I內人士對這一時期記憶深刻。
不過,也正是從2008年開始,大躍進中的中國內地光伏產業積聚多年的內憂外患全面爆發。歐美“雙反”的大棒砸向了“兩頭在外”(上端的硅料和終端的應用)的國內光伏制造企業,直接促使包括尚德、賽維等一大批光伏大佬紛紛告急,并引發了光伏制造領域的企業關停潮。
生不逢時的萬年硅業成為光伏行業退潮中的受害者,并拖累其最大投資方通達股份與恒星科技陷入虧損的困境。相似的投資偏好,讓兩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兩家公司在萬年硅業的發展目標,不可謂不驚人。2008年一期投產時,只有一條年產500噸的多晶硅生產線,萬年硅業在2011年增資擴股之后,計劃實現二期發展年產5000噸的目標;三期年產1萬噸;到2015年,要實現達到10萬噸多晶硅的目標。
有關人士對記者透露,自從上馬光伏項目后,通達股份與恒星科技兩家當地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就開始了痛苦的歷程。宏大的目標終因形勢突變而擱淺于紙上,面對眼前進退兩難的項目,兩大上市公司如鯁在喉。
至今,鄭建明通過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這一平臺,加快在新能源完整產業鏈的全球戰略布局,進行了超過200億美元(約合1242.28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鄭建明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技術私人投資者。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通達股份與恒星科技兩大原始股東在此次引進順風國際作為投資的過程中,心情頗為復雜。一些高管大呼“虧大了”。多位光伏業人士表示,以萬年硅業對外公布的投資規模,順風國際又成功進行了一次抄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