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初秋寒意襲人,朦朧細雨中,“壯美黃河”第十三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成員來到忻州市,通過走訪偏關縣光伏扶貧天峰坪聯村電站及寧武縣馬倫溝旅游扶貧點,了解當地的扶貧政策。

寧武縣是桑干河的發源地,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可供觀賞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達150多處。

蘇航攝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緩慢,農民觀念落后,貧困縣較多。如寧武縣屬于典型的高寒土石山區,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3.8%,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山西省深度貧困縣和忻州市專項綜改試點縣。

“寧武縣是桑干河的發源地,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可供觀賞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達150多處。”忻州市蘆芽山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孫常青介紹,近年,當地通過資源整合和深度開發,整體布局旅游景點,逐漸將旅游資源培育為支柱性產業之一,形成了以萬年冰洞為代表的國家地質公園景區,以蘆芽山和馬倫草原為代表的國家深林公園景區等。

寧武縣通過資源整合和深度開發,整體布局旅游景點,逐漸將旅游資源培育為支柱性產業之一。

蘇航攝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寧武縣旅游綜合收入達到9.3億元,同比增長27%。“現在正在引資對馬倫溝進行整溝治理,整個馬倫溝旅游扶貧項目通過直接就業、產業發展等方式,帶動沿線40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孫常青介紹。

與寧武縣相隔100多公里的偏關縣則在探索通過光伏發電帶動貧困戶脫貧。偏關縣地處晉西北,屬于沙漠邊緣地帶,全年干旱少雨,當地有“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說法。

與寧武縣相隔100多公里的偏關縣則在探索通過光伏發電帶動貧困戶脫貧。

蘇航攝

偏關縣委書記王源介紹,當地光照條件優勢明顯,每年的光照時間能達到1600小時,較太原等地區普遍增加了200個小時,“所以經過討論,我們采取集中式、村級聯合式、戶級分布式三種發展模式建設光伏扶貧電站,實現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如,偏關縣規劃在2018年建成的57座聯村電站,采用“林光互補”的方式,集中選址于天峰坪鎮楊家嶺村、天峰坪村和樺林村建設,在2018年6月30日建成并網發電。

據介紹,按照現行0.75元/度電價,年可收益2508萬元,惠及該縣91個貧困村3376戶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