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十八彎,神牛開河到偏關,明燈一亮受驚嚇,轉身犁出個老牛灣。”9月11日,“壯美黃河”——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70余名編輯記者到達位于忻州市偏關縣的老牛灣村。在這里,萬里長城與黃河第一次“握手”。

一進入景區,大家就被眼前黃河雄偉壯觀的景象所吸引。來自忻州市老牛灣景區管理中心的辦公室主任何蛟充當起了導游,熱情洋溢的為大家講解著老牛灣的種種。

山西新聞網 (蘇航攝)

以望河樓、古堡、古村落為標志的老牛灣,不僅是明代重要軍事防御要塞,也是晉西北民俗文化的搖籃,被譽為“石頭民俗博物館”。獨特的原始地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淳樸濃郁的晉北民俗風情奠定了老牛灣景區在黃河、長城文化特色旅游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目前,忻州市委、市政府著手把鄉村旅游作為一項扶貧富民工程和旅游產業轉型的重點來抓,這使老牛灣煥發了新的生機。作為偏關縣的龍頭景區,老牛灣旅游區將現代農業、民俗文化、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有機融合,為當地居民創造了諸多就業機會。何蛟介紹,今年景區預計將接待游客15萬人,可以說發展越來越好,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回村創業了。老牛灣的人均年收入也自2007年的1764元增長到現在的2萬元,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

山西新聞網 (蘇航攝)

偏關縣是山西省十大深度貧困縣之一,作為國家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縣,除旅游扶貧外,光伏扶貧也是該縣的重點項目。

據偏關縣委書記王源介紹,偏關縣全年光伏發電有效時間1600小時,光照資源充足且荒山荒坡廣闊,建設光伏電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兩年來,該縣采取“集中式”“村級聯合式”“戶籍分布式”三種發展模式建設光伏扶貧電站,實現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全覆蓋,成為該縣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陽光”工程。

山西新聞網 (蘇航攝)

如今,偏關已經有57座村級聯村光伏電站,年發電量達3345萬度,年可收益2508萬元,惠及全縣91個貧困村3376戶貧困戶。這樣一個十年九旱的地方,利用“太陽”將光伏扶貧產業發展為該縣重要增收項目,保障貧困戶穩定脫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無論是旅游扶貧還是光伏扶貧,偏關縣在攻堅深度脫貧的道路上探索出了新路子。據了解,該縣的貧困發生率已由2014年的34%降到2017年的7.5%,2018年還將實現8個貧困村退出、3000口貧困人口脫貧的脫貧年度任務。如今的偏關通了高速路,也即將結束“無鐵路”的歷史,老百姓的致富路將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