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獲悉,9月7日,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全新能源)宣布為了應對多晶硅硅片日益嚴峻的市場條件,本月底將退出太陽能硅片制造業務。
大全新能源表示:退出太陽能硅片制造,是為了公司能夠專注其核心業務——多晶硅制造業務。而這個決定將導致2018年第三季度的費用達到2160萬美元,其中包括2000萬美金的長期資產減值和160萬的員工遣散費。
大全新能源是中國第一批殺入多晶硅領域的企業,在2012年光伏行業最低迷的時候,大全新能源創始人徐廣福都沒有放棄硅片制造業務,而是想辦法不斷擴充產能,現在卻宣布退出,光伏行業風雨變幻、時局之艱可見一斑!
棄卒保車,聚焦主業?
大全最早起源于1965年的一家鄉鎮企業,歷經多次改名和業務調整后,于2004年更名為大全集團有限公司,業務以電氣設備為主,是中國電氣制造業的龍頭企業。
在2004年之前,全球多晶硅產業發展平穩,年產量在3萬多噸,其中70%以上用于集成電路等傳統半導體器件行業。但是2004年之后因為光伏行業興起,多晶硅供應開始逐漸出現緊缺,價格由20幾美元一公斤暴漲至數百美元。
徐廣福發現多晶硅市場可以幫助他擴大能源版圖,于是在2007年在重慶創辦了重慶大全新能源,投資建設1500噸產能多晶硅項目進入新能源行業。
擁有多晶硅業務后,大全新能源業務開始向下游延伸:2008年7月,大全新能源決定上馬硅片制造業務。由于手握多晶硅供應鏈,并且下游硅片制造產業發展空間較大,大全新能源在光伏產業一時風生水起。
2010年10月7日,大全新能源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1年公司多晶硅年產能達4300噸,2012年多晶硅產達到7300噸,成為國內領先的多晶硅生產商。
然而,到了2011年年底,海外突然開始對我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無錫尚德、江西賽維LDK、河北英利等昔日的明星光伏企業陷入困境。徐廣福的大全新能源也未能幸免于難。2012年,大全新能源虧損3740萬美元。
盡管如此,徐廣福也沒有放棄硅片制造業務。在各種政策扶持下,徐廣福與眾多多晶硅、單晶硅企業一樣,一邊擴張硅料產能,一邊擴張硅片產能。
努力沒有白費,到了2017年,光伏行業迎來了最輝煌的階段。全球光伏新增裝機102GW,同比增長37%,其中中國新增裝機53GW,同比暴增53.6%。由于中國市場的刺激,光伏全產業鏈都賺得盆滿缽滿。
但好日子在今年年中結束。2018年5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的“531”政策改變了這一切。因為這一政策,國家開始限制光伏產業的規模,降低對光伏的補貼。中國今年光伏需求,預計將從去年53GW新增裝機,萎縮到35GW左右,進而導致今年全球市場新增裝機要低于2017年。
市場萎縮下,受兩頭擠壓的硅片廠商紛紛受損,但是處于產業鏈更上游的硅料企業相對來說稍微好點。大全此時選擇放棄硅片制造,或許是要為了“棄卒保車”,專心發展其尚有一定優勢的硅料業務。
弱肉強食,誰將“剩”出?
在市場競爭和“531”新政等一系列影響下,在與其他硅片巨無霸公司的競爭中,大全新能源最終淪為了出局者。大全新能源此時退出硅片制造業務,對它而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在市場風云變幻之時,光伏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行業擠壓會更加嚴重。一些強勢廠家在硅片領域發展的很好,并不斷擴張產能,比如保利協鑫。
保利協鑫2018半年報顯示,保利協鑫上半年營收110.32億元,多晶硅產量3.54萬噸,硅片產量13.2吉瓦,同比增長25%,多晶硅及硅片產量繼續位列全球第一。
保利協鑫高層表示,“531”新政后,保利協鑫和其他光伏企業一樣受到行業波動影響,在整個上半年硅片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保利協鑫通過科技創新和工藝優化,垂直成本同比下降約20%,毛利率仍維持在30%以上,并推動下游高效組件價格進入2元/瓦以下。
在單晶硅硅片這條戰線上,以隆基股份為代表的單晶硅片生產企業,繼續保持著疾風驟雨般的產能擴張。根據隆基股份2018年的規劃,其擬在2017年底單晶硅片產能15GW的基礎上,力爭產能在2018年底達到28GW,2019年底達到36GW,2020年底達到45GW。
隆基股份提出,其新投產項目的技術品質和成本目標要能夠支撐國家光伏平價上網的要求,新上項目標準硅片非硅成本目標為不高于1元/片,硅片品質能夠支撐主流PERC電池量產轉換效率達到22.5%以上。
“531”新政后,面對光伏行業的重新洗牌,注定會有一些企業出局,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已是大勢所趨。
但隨著歐洲對我國光伏產品雙反政策的結束,海外市場有望帶來更多的新機會。無論是硅料、硅片、電池組件企業,再堅持堅持或許又是一面新天地。中國的光伏企業們,你們準備好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