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小小的光伏電站,不僅自家用電不花錢,一年還能賺3000多元。”王恩桃家住邗江公道鎮湖濱村,是村里第一個安裝屋頂電站的,如今他嘗到了光伏扶貧帶來的甜頭。近日,他樂滋滋地告訴記者,安裝光伏電板花了2.1萬元,其中區里補貼1.2萬元、鎮和村補貼了6000元,自掏腰包才3000元,一年就收回成本。

在邗江,像王恩桃這樣嘗到“光伏扶貧”好政策的村民還有很多。該區財政局農業科科長張竹介紹,2016年啟動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以來,邗江積極探索“光伏扶貧”增收路徑,取得了良好成效。

讓經濟薄弱村走出困境,僅僅輸血是完全不夠的,必須要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記者了解到,為此,邗江區出臺了《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暫行辦法》,在調增村級組織運轉保障經費的基礎上,依托邗江區絕大多數村都擁有2000平方米以上標準化廠房的優勢條件,鼓勵村級發展光伏屋頂發電項目,對33個經濟薄弱村發展光伏發電100KW項目的,區財政給予每個村一次性獎補40萬元,鎮級配套20萬元。

“我們村集體安裝100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總價約75萬元,村里不花一分錢,區扶貧辦和財政局進行監督,項目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均歸村里。”在槐泗一個經濟薄弱村,負責人告訴記者,光伏扶貧不僅讓村民致富,更讓村集體經濟獲益,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短腿。記者了解到,邗江區已經有15個經濟薄弱村光伏項目安裝成功,其中11個村并網發電,還有18個村計劃今年內安裝建設,全部投入營運后,預計每個村每年增加集體收益15萬元左右。

“為了最大限度扶貧困難家庭,區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發展‘屋頂電站’項目。”張竹介紹,通過“區獎補、鎮配套、慈善捐贈、社會贊助”等方式,鼓勵引導低收入農戶利用屋頂、空地安裝光伏太陽能“屋頂電站”,區財政按每千瓦4000元予以獎補,每戶獎補上限為3千瓦、1.2萬元,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均歸低收入農戶所有。

“3千瓦的‘屋頂電站’每年平均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張竹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邗江區已落實“屋頂電站”家庭408戶,實現了“應裝盡裝”,每年可增收120多萬元。

記者手記

扶貧要“靶向精準”

扶貧工作體現的是黨委政府對困難群體的特別關心,做好這項工作,不能撒胡椒面,必須將相對有限的扶貧項目和資金用在“刀刃上”。

邗江的光伏扶貧,對具體困難群眾出臺具體扶貧政策,做到了“靶向精準”。他們提出針對低收入農戶,拓寬增收渠道的專門方案,充分考慮到低收入農戶大多因病、因殘或缺乏勞動能力致貧的實際,研究出臺了《低收入農戶創業扶持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讓有限資金發揮最大作用。

扶貧還要治根。村集體經濟薄弱也是影響百姓支付的重要原因,在扶貧過程中,邗江不僅僅扶貧個人,還考慮到村集體經濟,治標治本,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