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與多晶的市占率,一直是光伏產業鏈關注的焦點。受下游電池技術和市場的影響,單晶硅片需求自2015年來持續增長,市場占比持續提升。2017年,單晶占比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約達36%。

據中國光伏協會王勃華秘書長近期在公開場合介紹,2018年上半年中國硅片產量超過50GW,同比增長約39%,其中出口量超12GW。近期單晶及多晶硅片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單晶擴產和多晶金剛線技改產能陸續釋放,市場供給仍在增加,但產能集中度在進一步提高;

(2)上半年一些多晶硅片企業受制于設備、資金等因素,陸續停產或破產,6月以來有加速趨勢;

(3)硅片價格持續下降,平均每月下降0.3元/片,至7月份,單晶降至3.15元/片,多晶降至2.2元/片;

(4)規模經濟和原料價格下降,硅片生產成本仍在持續下降,龍頭企業仍具備一定盈利能力。

自2016年來,硅棒硅錠及硅片產能擴產不斷,且主要聚焦在單晶拉棒環節。2018年中國已建及擬在建硅棒及硅錠產能分布如上圖所示。從生產區域分布來看,已建多晶鑄錠生產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單晶拉棒環節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區。擬在建產能主要為單晶硅棒,且集中在內蒙、云南、新疆及寧夏地區,多晶硅錠擴張有限。

亞化咨詢整理了2016-2018新增多晶鑄錠、單晶拉棒的擴產項目,如下表所示。可見,在本輪產能擴張中,企業更傾向于單晶產能建設,硅錠硅棒新增項目投資額高達640億元,新增產能將達100GW。

技術角度看,多晶鑄錠和單晶拉棒工藝仍有持續優化和改進的空間。

單晶拉棒技術正在從目前主流的多次裝料拉晶(RCz)向下一代連續拉晶(CCz)技術過渡。CCz技術采用特殊直拉單晶爐,一邊進行單晶拉制,一邊加料熔化,在坩堝所允許的壽命周期內可完成8-10根的晶棒拉制。相對RCz拉晶技術,CCz技術氧含量更低且更均勻、金屬雜質累積速度更慢,產出的晶棒品質更佳,電阻率更加均勻、分布更窄,因此CCz單晶硅片更加適用于PERC 電池及N型電池工藝。此外,由于CCz需要高品質微小多晶硅料,因此CCz的推廣將對光伏級多晶硅生產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多晶鑄錠工藝正在從G6鑄錠爐向G7甚至G8技術升級,在大幅增加生產能力的同時,需要持續優化熱區、輔助材料、鑄造工藝和設備。鑄錠單晶兼具少子壽命高、位錯密度低和低成本等優勢,也是硅晶體制造的重要發展方向。據悉,保利協鑫已于2018年開始接受鑄錠單晶硅片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