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1月2日,國家能源局召開了關于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座談會,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主持會議。會議主要表達了:1)2022年前光伏都有補貼,補貼退坡不會一刀切;2)十三五光伏目標要提高,可以比210GW更積極一些;3)加快研究制定并出臺明年政策;4)認可戶用光伏指標單獨管理。

點評

1、會議基調偏積極,十三五目標修訂板上釘釘,250~270GW目標可期。

光伏十三五原規劃裝機目標105GW,截止2018Q3已累計完成165GW(預計到年底170GW),本次會議的召開和目標的上修完全在預期內。負責政策制定支持工作的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在會議上按照210GW匯報,領導表示可以更積極,至于250GW、270GW等其他數字,僅來自企業代表提議,并未獲得領導明確表態。

我們認為,考慮到政策初衷之一是“穩定產業預期”,可以理解為至少保證每年行業規模平穩,那么十三五目標上調到250~270GW的目標區間,即未來兩年年均增長40~50GW,是完全合理的。

2、相比裝機目標調到多少,給多少有補貼指標才更關鍵。

十三五目標只是“裝機量目標”,將由“指標項目(有補貼)”和“平價項目(無補貼、不需指標)”共同構成,能源局給予未來兩年內集中式、分布式、戶用項目多少指標,以及補貼標準如何,才是對產業來說更實際的問題。當然“目標制定”還是能反映政府主觀態度、影響市場情緒以及盈利預測模型中的需求假設。

我們預計,未來兩年,給予領跑者、普通地面、工商業分布式、戶用等有補貼項目的指標應在每年30~35GW上下,剩余部分將由無需財政補貼的各類平價上網示范項目構成,此類項目2019年可能達到約5GW,2020年有望翻倍以上增長,這也是需求端最大的潛在超預期來源。

3、尚難言“政策大反轉”,補貼資金缺口問題才是核心痛點。

主席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表態,以及能源局會議傳遞的信息,讓市場情緒陷入亢奮。回顧531政策出臺的原因,是因為高補貼帶來的高盈利造成光伏新增裝機超預期增長,令補貼支付、并網、消納壓力激增,能源局為避免情況失控踩下急剎車。

雖然受益于用電量較快增長和跨區送電能力提升,今年以來消納情況有所改善,但最關鍵的補貼拖欠和缺口持續擴大這一根本矛盾仍未解決。如果后續政策提供了新的補貼資金來源,那才是對行業真正的“重磅”利好。

4、短期基本面仍有波動,明年Q2以后景氣逐季復蘇確定性較強。

行業Q4環比Q3改善可期(尤其是出貨量角度),但上游硅料供給大規模釋放疊加Q1需求淡季臨近,2019Q1產業景氣仍有可能再次回落(但市場有一定預期),Q2之后供需矛盾將有所緩和,景氣有望逐步向上,全年需求有望比2018年增長20%,出貨量增長拉動更多,可能達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