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黑暗森林:光伏焊帶即將消失

筆者曾在去年年底寫過一篇泰坦的戰爭,里面提到技術路線的競爭,與同質化競爭此消彼長的情況不同,結局可能是非勝即死,同時,技術路線之爭往往連帶著各自一整條技術路線上企業的興衰。

《三體》中有句話被企業界大量引用:“我消滅你,與你無關。”隨著技術的興起和歷史的變革,許多企業如同諾基亞一樣:“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方便面被外賣打敗,自行車店與修理鋪被共享單車打敗,小偷被線上支付弄得生意慘淡,而在北京做得好吃的餅,往往和魚頭一起搭售。跨界融合,或者被跨界取代, 是世間規律。筆者也想提出:那光伏行業的下一個黑科技是什么?又將取代什么?

目前可以預見的是,光伏焊帶產業可能成為受“黑暗森林”法則影響,被新的超級組件技術“降維打擊”至消失不見。

焊帶到底犯了什么錯?

長期以來,采用光伏焊帶一直被認為是最成熟的光伏組件封裝方式。但隨著電池與組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焊帶的設計對組件性能存在如下幾點制約:

A

●組件電路排列是全串聯方式,遮擋、熱斑等造成的問題對于組件的輸出與可靠性影響很大。

B

●組件里的電池隱裂問題,多由于焊帶與電池主柵之間的應力引起。

C

●制約硅片厚度,如果硅片太薄,同樣是由于應力引起電池裂片,組件成品率低、衰減增加、可靠度降低。

D

●由于金屬腐蝕(水汽滲透、酸性物質的釋放)所造成的組件衰減增加、可靠度降低。

E

●在受光的正面,焊帶會遮擋相當部分的電池面積,降低組件發電量。

由此可見,隨著組件技術的不斷發展,焊帶成為了組件性能(效率與可靠性)進一步提升的制約,成為木桶中最短的那塊板。

疊瓦組件-焊帶終結者

于是業界開始研發無焊帶的設計,IBC, MWT等基于電池技術的無焊帶設計應運而生,但規模與成本還是有一定的制約。而當目光轉向組件端時,通過導電膠柔性連接的疊瓦組件被業界寄予厚望。

疊瓦組件通過柔性連接,應力有效地消弭于每小片電池之間,電池隱裂較常規組件大幅度降低,還能夠容納厚度減低20-40%的超薄硅片;無主柵、無焊帶的抗腐蝕設計,也增加了受光面積,并極大地提高了組件可靠度;全并聯、無片間距的優異設計,又進一步地提高組件受光面積,其組件內耗的降低,較半片組件的優勢又放大了九倍(六分片設計)。

2015年,全球最大的電氣設備企業東方電氣,“單晶龍頭”中環股份,以及一直以高效電池組件領先業內的SunPower,三家巨頭聯手打造了高效電池組件生產基地——東方環晟光伏(江蘇)有限公司。東方環晟一方面依托了股東方的綜合優勢,包括大股東央企東方電氣在電力設備行業的領導地位和豐厚資源,還有在行業內長期耕耘的中環股份的精益化管理,上下游配合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另一方面掌握了SunPower獨家授權的疊瓦核心技術,并和SunPower團隊不斷加快產品迭代,保持了原創性和技術領先性。東方環晟應該是全球第一家專注于生產高效疊瓦產品的組件企業,并在短期內形成了全球最大的GW規模量產能力。2017年底,東方環晟已擁有1.2GW PERC高效電池和750MW 高效疊瓦組件的產能,在2018年底,其疊瓦組件產能已達2GW。到2020年底,東方環晟計劃建成5GW高效疊瓦組件產能。

生而智能——疊瓦組件的“123”

疊瓦組件的無焊帶技術具備如下優勢:

1、天然的智能組件。東方環晟的六串電池串全并聯的設計,將遮擋影響降到最低(圖片)。從電路設計端解決了困擾業界很久的遮擋帶來的功率損失和熱斑等問題,節省了組件優化器的安裝。

2、更低的“度電成本”。更好地利用組件空間,帶來更高效率,更多發電量,同時經過優化設計,疊瓦組件較傳統組件可以增加13%功率輸出,節約了施工、支架、土地成本。

3、減少失效因素,增加可靠性,組件使用壽命更長。

4、高效電池和超薄硅片的兼容平臺,疊瓦技術是一種可以兼容多種電池技術(PERC, TOPCon,HIT, 等),同時也是目前唯一能夠支持超薄硅片的組件技術平臺,適應性更廣泛。

這些優勢讓疊瓦組件效率更高、壽命更長,并降低投資成本,因此獲得了高端市場的迅速認可。以東方環晟為例,從量產起到2018上半年,疊瓦組件大部分都出口海外,主要地區在歐洲、澳大利亞、日本、與東南亞,到2018年10月,其疊瓦組件出口份額占全國的92%。即使在5.31.新政之后,東方環晟依然保持滿產滿銷,確實令人刮目相看。據東方環晟副總經理,營銷總監孫滿軍介紹:“2018年公司三季度起隨著產能擴充,在保持國際市場不變的前提下,東方環晟也在積極參與國內領跑者項目和無補貼示范項目,中標國電投和三峽的領跑者項目,又進一步為疊瓦組件的先進性、可靠性、及其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充分的佐證。”

疊瓦平臺

疊瓦并不“挑食”,它是從組件端進行改變而提升效率的方式,而PERC、單多晶、IBC、HJT各種類型的電池,都可以疊加在疊瓦這一技術平臺上。

“我們認為行業同仁雖然對疊瓦組件熱情高漲,但是要形成低成本,高效益和高可靠性的疊瓦組件量產規模有一定的挑戰度,并非能夠一蹴而就。目前東方環晟和海外資深研發團隊一起不斷加快創新與產品的迭代,實現了產線全部本地化,進一步提升疊瓦組件的領先優勢,形成技術平臺。”孫滿軍同時表達希望同國內高效電池廠家合作,強強聯合,將環晟打造為疊瓦組件平臺。

根據東方環晟的整體規劃,將在2020年達到5GW疊瓦組件產能——一個足以影響行業格局的規模。該公司獲得的各項疊瓦組件專利及經驗廣泛分布于電池串、組件、設備及產線的設計和工藝流程的創新等諸項關鍵環節,同時通過一年多的規模化量產,在疊瓦組件生產的成本控制、供應鏈管理市場定位方面積累了充沛的經驗。

“疊瓦將成為一個光伏高效生態鏈中的一環,并在組件端形成顛覆性替代。”孫滿軍說,“疊瓦+雙面PERC+跟蹤系統+智能逆變器以及1500V等更高的電壓等級,會給業內帶來全新的電站,甚至顛覆我們以往對于成本的計算,如土地、線纜、人工, 單位成本都會大幅降低。”

實際上,筆者認為,疊瓦的影響也同樣會向上游延伸。超薄硅片進入市場進程提速,銀漿的輔材需求發生變化,而節省硅料因此帶來的供需變化是否影響硅料價格,單多晶的市場占比轉變是否因此而進一步加速并改變市場格局,這些影響,仍未可知,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