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藍色“鎧甲”并不是常規的光伏發電系統,而是由國內專業的家用光伏系統品牌“Inner因能”獨家研發、并獲專利保護的“光伏疊加發電系統”,是當前“光伏+通信基站”的最佳技術路線。
革新通信基站應急用電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通信基站數量多,分布范圍廣,而且須保證一天24小時持續供電。因此,對于執行工商業電價標準的基站來說,一年下來電費不菲。
而且由于斷電造成的運維成本較高,通信基站都會配備儲能系統,作為應急電力補充。但蓄電池壽命有限,后續更換費用也較高。因此,在通信基站上安裝光伏,逐漸成為一個潮流和方向。
“通信基站應用光伏發電技術,好處非常多。”Inner因能技術總監趙亮表示,“一方面光伏發電系統可以減少基站的市電用量,解決通信基站斷電時的應急供電,提高通信系統的可靠性,減少運維人員到站維護的次數;另一方面,光伏系統加入原有的儲能系統中,可以降低通信基站的儲能用電量,延長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減少基站的運維費用。”
因此,2015年河北省工信廳曾發文,要求做好通信基站應用光伏系統的建設工作。當年河北鐵塔公司就開始了第一批試點項目建設。項目最初由因能與其他3家光伏龍頭企業共同參與設計開發,但最終只有因能堅持并做成了首批試點項目。
“通信基站對電力的需求跟一般家用電力系統需求不一樣,對于產品質量及系統技術設計能力要求很高。”趙亮表示。“難點就是市電、儲能電力、光伏電力三級電力系統模式下,如何優先使用光伏發電。”
這一技術難點難倒了許多企業的技術團隊,在多次溝通后,只有因能技術團隊堅持了下來,并且針對通信基站的特殊要求,獨家設計研發出了“光伏疊加發電系統”,并取得國家專利。
“疊加系統”優勢顯著
具體來說,這一系統由光伏組件、支架、控制器、匯流箱和線纜組成,去掉了原有光伏系統中的逆變部分,改為直接直流并網;同時設置系統參數,使得光伏發電的電壓略高于市電電壓,保證了光伏發電的用電優先級,減少了蓄電池的使用頻率,延長了蓄電池的使用壽命。
2015年,這一專利技術應用在首批2個試點項目上,經過2年多試運行,效果十分明顯,累計發電上萬度,節省電費八千多元。于是,Inner因能與河北鐵塔公司正式合作開發了第二批14個“光伏+通信基站”項目,每個項目裝機容量均為4.2千瓦,并于近日正式完工運行。
“目前第三批項目也已經開始啟動,未來全省范圍內的通信基站都將安裝上光伏發電系統;同時,河北省這一先進經驗也會在全國推廣。”趙亮介紹說,“相信未來在通信基站上,因能獨家研發的‘光伏疊加發電系統’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將持續在分布式系統技術領域加大研發力度,保持在光伏+通信基站應用領域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