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國內首座銅銦鎵硒(CIGS)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科技示范建筑項目竣工,并正式投用發電。該項目位于廣東惠州仲愷高新技術開發區潼湖科技創新小鎮,由國家能源集團和民營地產商碧桂園集團聯合打造。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2017年11月成立,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而成,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風力發電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光伏建筑一體化是指將太陽能發電產品集成并作為建筑組成部分的技術,”國家能源集團綠色能源與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湯洋介紹,“與附著在建筑物上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BAPV)不同,電池作為建筑物外部結構的一部分,既具有發電功能又具有建筑材料的功能。”博士介紹道。

銅銦鎵硒建筑光伏一體化組件。
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節能減排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劍介紹,潼湖科技創新小鎮示范項目總建筑面積約5500平方米,采用國家能源集團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生產的CIGS薄膜光伏組件作為建筑外裝飾幕墻。項目總計使用CIGS光伏組件2037塊,總裝機容量為200kW,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就近高效利用”分布式發電模式,避免了地面電站占地大、儲能設備造價高的問題。
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告訴記者,除了采用銅銦鎵硒建筑光伏一體化之外,該項目還有兩大技術亮點,首先是研發了通風式光伏墻體,光伏幕墻與內墻形成豎向封閉空腔,解決了建筑層間防火問題,還實現了空腔余熱循環利用,同時降低光伏組件溫度,提高發電效率。此外,光伏幕墻集成系統采用創新設計的邊框式幕墻體系和干掛式施工工藝,裝配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性能可靠,經受了“山竹”14級臺風考驗,無一處破損。
不只在城市,凌文介紹,國家能源集團還在鄉村推動建筑光伏一體化,比如結合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高原牧區條件,為其量身定制了薄膜太陽能光伏帳篷,免費提供給牧民使用,解決牧民放牧期間用電難等問題。

薄膜太陽能光伏帳篷。 國家能源集團供圖
“BIPV是光伏產業從集中式地面站,向分布式發電市場轉型的一個市場。”凌文表示。
該示范項目投用后預計年發電量為12.3萬千瓦時,可滿足建筑10%以上的用電需求。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在北京、江蘇、廣東、海南、四川等5省市建設了6個實體示范項目,預計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將陸續完工。為進一步提高CIGS產品的生產能力,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節能減排有限公司控股成立了重慶神華薄膜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設306MW生產線,計劃2019年投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