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日報報道,中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將落戶重慶璧山國家高新區,基地已開始征地報建,計劃2019年初開工建設,預計同年6月可開展實驗,年底將全面建成。




顧名思義,空間太陽能電站,也即在地球軌道上建立太陽能電站,收集太陽能,并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向地面提供持續電力的發電系統。
與傳統能源相比,空間太陽能具有高效、持久、清潔的特點。與地面太陽能電站以及風電、水電相比,空間太陽能電站則不受晝夜、天氣、地區緯度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可24小時大規模轉換太陽能,對太陽能的利用率更高,發電量與地面核電站相當。
不僅如此,其電能通過無線方式傳輸,對偏遠地區、受災地區等可進行定向供電或移動供電,其延伸出的無線輸能、無線通信等相關技術,可廣泛應用于軍事和民用領域,對我國能源利用、科技創新等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落戶璧山國家高新區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項目選址在該區福祿鎮和平村,當地三面環山,具有氣候濕潤、無霜期長、日照多、云霧陰雨少等特點,可保障實驗順利進行。
據介紹,該項目首期投資約1億元,總建設面積約200畝。其中,核心試驗區約為106畝,包括升空試驗場地、氣球平臺調試大廳、實驗樓等設施;外圍隔離區面積約為94畝,種植太空搭載植物。

該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的技術團隊以重慶大學楊士中院士團隊為主,同時聯合了重慶大學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段寶巖院士團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空間能源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組建。
璧山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志鳴表示,璧山將以該基地的落戶為契機,打造以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為中心的新能源產業技術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