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陽光,都能發財,這等好事靠譜嗎?“靠譜!”,額敏縣上戶鎮直屬三村農民秦學文這兩年就靠陽光“生錢”,一年收入了6萬元。
2015年8月,秦學文借助全鎮唯一“光伏發電脫貧項目”試點村的惠民政策,在額敏縣水利局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投資140多萬元在自家兩座1500多平方米的棚圈屋頂安裝了光伏板,成立了額敏縣眾灝光伏農業合作社,從此成為了當地“賣電第一人。”
“2016年10月并入國家電網,每年所發的8萬多度電按0.25元/度的電價賣給國家電網收入2萬多元,加上國家每度電0.42元的補貼,一年有了近6萬元的收入。”秦學文算了一筆賬,光伏發電設備每千瓦大約投資7000元,但太陽能面板可用20多年,國家還補貼20年,每千瓦的全部投入6年就能收回成本,再往后的補貼款就是純賺了!粗略統計,合作社屋頂“發電站”從2015年到現在已經發電50萬度,累計收入3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1500平方米屋頂用光伏板代替彩鋼建成所省的10萬元和合作社每年所用不花錢的8000元電費,簡直就是一座屋頂“銀行。”
據上戶鎮副鎮長閆臣介紹,光伏發電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屬于國家大力支持的新能源行業,這項新科技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光就能發電,沒有噪音和污染,不僅能賺錢,更主要的是安全、簡便、環保,能為農作物、食用菌、養殖業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為將光伏發電做成有長效收益的扶貧產業,鎮黨委計劃在5年內建成500戶家庭“發電站”,借助秦學文的合作社抱團致富。目前已有4家建成使用。
去年,直屬三村農民陳思華投資32萬元在自家院子建設50千瓦“發電站”,當年12月并網發電賣電,目前收入4萬多元。
秦學文坦言,良好的效益讓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眼下,合作社已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2.6萬平方米養殖基地,在屋頂安裝1000千瓦以上的光伏板,明年養殖1萬多只雞鴨鵝,實現“上可發電、下可養殖”一起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