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為定安“漁光互補”光伏扶貧項目,成效顯著,可謂一舉多得。項目采用光伏與漁業相結合的立體化漁光互補發電模式,在魚塘上方鋪設光伏板進行發電,水下養魚,不僅實現了土地復合利用,而且取得了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的雙重效益,最重要的是更好地帶動了貧困村民脫貧致富。
據了解,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750畝,規劃總裝機容量為35MW,計劃投資2.1億元,其中,縣政府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500萬元,定城鎮投入扶貧資金101萬元。目前項目一期建設已投資1.2億元,完成租地430畝,其中完成管樁基礎17MW,面板鋪設14MW,并網12MW,且已于6月29日并網發電。
該項目總設計師顧躍峰說,沙洲村地理位置有利于太陽能能源的穩定輸出,太陽總輻射的年內變化的穩定與水電形成了較好的互補,對電網的正常運行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多條干線公路貫穿的定城鎮為該光伏項目的設備運輸提供了便利,電站內運輸按指定線路將大件設備逆變器、箱式變、高壓開關柜等均能按指定地點一次到位,盡量減少二次轉運,也能減少建設成本。
2018年4月,定安縣政府和蘇州協鑫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投資建設的定城鎮沙洲村35MW集中式光伏扶貧發電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的落地建成標志著定安依托光伏產業“借光脫貧”的又一脫貧新模式的興起。“等到全部設備建設完成后,便開始投入魚苗養殖,到時候這里將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定安協鑫光伏電力有限公司項目開發經理黃家偉說。
“通過該項目的建設,農民不僅可以自己使用這些電能,還能將多余的電量以一度0.85元賣給南方電網,并在最大限度吸收太陽能資源的同時發展漁業養殖,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利用光伏發電市場,促進貧困人口穩收增收。”定城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道。
據悉,項目二期全部建成并網后預計可覆蓋定安縣貧困人口約1000戶,平均每年每戶可有3000元的分紅,持續受益20年(前三年固定分紅600萬元,后續17年每年300萬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