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光伏龍頭企業對于 2018Q4 和 2019 年需求展望正面, 因此判斷 2018Q3 行業確認業績底部,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維持行業“增持”評級 維持細分行業太陽能(3.390, 0.03, 0.89%)“增持”評級
近日,數家光伏龍頭對 2018Q4和 2019年進行了展望:①晶科能源(JKS.N)在三季報電話會議里稱 18 年四季度需求旺盛,可能供不應求,公司 19 年訂單情況非常好;②中環股份(7.100, 0.04,0.57%)(002129)董事長沈浩平在接受證券時報專訪時透露“12 月份會將 2019 年 90%的產能簽掉”;③隆基股份(601012)董事長李振國在接受 PV-tech 媒體采訪時稱“我們對市場有信心,對自身競爭能力也有信心,我們幾乎沒有無效資產和無效產能,現在 11 月產能利用率很高,隨著政策調整及市場回暖, 2019 年訂單充裕,不擴產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點評如下:
2018 年裝機量見底, 2019 年拐點向上基本確認。 2018 年 531 新政導致行業裝機下行, 產品價格因供需失衡而大幅下降, 產業鏈利潤基本擠出。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下降的價格帶來更大的需求,從 Q4 各企業排產和明年訂單情況就能夠得到驗證。目前看 2019 年實現 120GW 的全球裝機是一個較為合理的預期,同比今年增長 20%,量增必然導致行業價格中樞上行。
2018 年 Q3 應該就是行業底部 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為什么 2018Q3是底部呢?因為 531 的沖擊非常突然, 531 后價格大幅下降,訂單大量取消,這就導致相關企業庫存高企, 同時面臨高額的存貨減值。而這個高額存貨減值在 2019 年 Q1 就不會再出現了,因為相關企業目前銷售情況良好,庫存控制合理,同時產業鏈價格大幅下行的可能性極其微小了。
量利齊升可期 維持細分子行業“增持” 評級
中性預期 2019 年裝機量120GW,則組件端會率先受益,并逐漸向上傳導, 產業鏈價格中樞也將上移,受益排序為硅片>組件>硅料>電池片。排序的原因為硅片和組件2019 年擴產溫和,而硅片行業集中度高于組件,所以硅片好于組件; 考慮 PERC 產能密集擴張、硅料產能密集投放, 而硅料環節集中度高于電池片,所以硅料好于電池片。 隨著光伏在全球進入平價,需求將保持持續穩定的快速增長,行業底部已經過去了,后續量利齊升可期。(國泰君安(16.310, -0.33, -1.98%))
龍頭標的二:華東醫藥(37.210, 0.48, 1.31%)、振興生化(26.270, -0.12, -0.45%)、復星醫藥(29.870, -0.56, -1.84%)、通化東寶(16.550, -0.08, -0.48%)
均衡配置,精選個股;擁抱確定性,偏好低估值
在宏觀及政策風險不確定性較高的大環境下, 2019 年建議板塊間均衡配置、自下而上精選個股; 1)擁抱確定性:在政策偏緊, 醫保資金緊張,支付結構進一步調整的大環境下, 2019 年應考慮選擇增長能見度較高的標的, 首選增速較快、 估值較為合理的各子板塊龍頭, 我們預計強者恒強風格有望延續; 2) 偏好低估值: 醫藥行業估值目前處于歷史估值低位,經歷下半年的回調, 目前部分低估值公司已經具備較大吸引力, 建議大家關注19 年估值在 20x 以下,同時兼具一定成長性的標的。
一致性評價與帶量采購: 加速市場出清、深化寡頭格局
2019 年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的國家帶量采購將全面執行,盡管短期帶量采購對藥企產生不確定性,但長期看仿制藥競爭格局將向歐美靠攏,高度寡頭壟斷。 預計長期看仿制藥企利潤率將回落至 10~15%的合理區間,但有望誕生超過 500 億收入體量的超級寡頭。我們看好產品管線豐富(速度快、數量多)、管理精細(供應鏈穩定、成本控制好)、市場準入能力強的大型國內龍頭,成長為世界級仿制藥龍頭。
制藥: 優質賽道中選龍頭
1)化學藥/生物藥: 從優質賽道中選龍頭。我們看好兩類細分行業: a) 創新藥及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包括腫瘤、兒童藥、傳染病; b)老齡化趨勢下的慢性病用藥,包括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建議關注恒瑞醫藥(65.740, -1.17, -1.75%)、華東醫藥、 長春高新(205.750, -0.85, -0.41%); 2)中藥: 兩票制與連鎖藥店推動渠道扁平化, OTC企業有望透過高質量分銷商提高產品的鋪貨率、內化流通鏈利潤,建議關注濟川藥業(39.380, -0.19, -0.48%)、中新藥業(14.570, -0.10, -0.68%)、同仁堂(29.790, -0.02, -0.07%)。
醫藥流通觀望利率、等待反彈,零售藥店長線邏輯看好、短期存在掣肘
1)醫藥流通:宏觀貨幣政策趨松, 融資成本有望降低,后“兩票制”時代政策沖擊減弱,集中度有望提高。國資背景流通公司 2H18 已經顯著受益,民企或緊隨其后。 建議關注國藥股份(26.780, -0.33, -1.22%)和柳藥股份(30.010, 0.05, 0.17%), 港股國藥控股; 2)零售藥店:我們看好行業整合與處方外流帶來的長線投資機會,但短期內并購價格上升、 O2O 模式介入導致競爭加劇, 社保稅繳、醫保從嚴等短期負面影響不確定性大,建議關注一心堂(24.330, -0.01, -0.04%)、益豐藥房(52.770, -0.84,-1.57%)、老百姓(59.900, -0.25, -0.42%)。
器械與服務: 關注器械的進口替代與服務的連鎖擴張
1)醫療器械:分級診療促進基層市場擴容,而政策扶持國產有望加速進口替代,建議關注邁瑞醫療(119.510, -1.17, -0.97%), 開立醫療(33.200, -0.18, -0.54%)、安圖生物(62.240, 0.29, 0.47%)、 樂普醫療(33.350, 0.16, 0.48%)、 魚躍醫療(20.000, -0.02, -0.10%); 2)醫療服務:民營醫療方興未艾,社會辦醫加速擴容,行業龍頭憑借清晰的商業模式實現快速擴張,建議關注通策醫療(54.050, 0.45,0.84%)。
風險提示: 帶量采購降價幅度超預期, 醫保控費趨嚴。(華泰證券(17.660, -0.42,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