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第八屆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新能源創新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協鑫新能源總裁孫興平在致辭時表示,光伏發電經濟性的提升正在催生新業態,走好全面去補貼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社會各界凝聚共識,為這一利國利民的綠色能源營造新生態。

“盡管國家能源局已明確2022年前光伏發電仍有補貼,但在電站指標競爭性配置的制度安排下,2019年必然會是‘以點帶面’,開啟光伏平價時代的一年。”孫興平表示,“光伏平價上網受到土地稅費、融資成本、棄光限電等非技術成本的制約。解決光伏非技術成本過高的難題,長江經濟帶兼具經濟實力與現實需求,希望行業的呼聲能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算好國計民生的大賬,先行先試。”

孫興平認為,2019年注定是光伏行業轉型變革,步入市場化成熟期的一年,正展現出新的業態。逐步走向平價后,光伏將迎來大規模應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重視平穩性問題,與智能電網、多能互補、電力儲能等形成更加完善的體系。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為在西部地區建設低價光伏基地,以特高壓送電滿足長江經濟帶用電需求創造了條件。此外,中國光伏行業不僅在制造領域,更依托全球最大的國內市場,培育出了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電力綜合服務商。海外光伏電站市場的商機已經展現,但必須認識到能源工程的輸出有別于產品銷售,對一個輸出國的產融結合、產業鏈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光伏新業態需要營造包括技術標準、產業政策、金融服務、電力體系等內容的新生態。2022年光伏發電全面去補貼,還剩下三年時間,希望把營造光伏新生態擺到培育經濟增長點、實現綠色發展的突出位置,推動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孫興平說。

協鑫新能源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王杰明則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今年1月至11月,在相較去年同期光照輻照量整體降低的情況下,協鑫智能運維平臺——“協鑫智維”管理的光伏電站發電量反而提升2.4%,成效顯著。

他在會上表示,面對電站容量增長快,高質量運維成為稀缺資源,造成發電量的無形損失。引入智能運維,是推動存量資產保值增值的有力舉措。2018年4月,國家六部門聯合印發《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顯示,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將和光伏產業將深度融合。這意味著光伏電站的智能化精細管理在國家政策層面得到重視并有了明確的支持。

據王杰明分析,智能運維平臺不但對光伏電站進行深度檢查,并且使運維工作步入標準化、規范化。以智能運營實現精細化管理,這是協鑫智能運維的核心思想。

據了解,協鑫智能運維平臺分為三個層級:電站層級、區域公司(省公司)層級、管理中心層級,實現自下而上、先基礎后應用的管理體系。智能運維不僅可以依托平臺解決運維電站“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還可以在新技術的支撐下落實運維標準動作,提前發現消除設備隱患,防范設備風險,保證電站穩定、安全運行,防患于未然。自動化—信息化—職能化的轉變,將運維人員從繁瑣的日常運維活動中解放出來,做真正增值的事情,以最小的代價使光伏電站設備運行在最佳狀態。

目前,“協鑫智維”已在協鑫新能源自持的7.2吉瓦電站中得到普遍運用,運營的電站類型涵蓋地面、山地、屋頂分布式、農漁光互補等所有各種類型。2017年以來,協鑫新能源憑借“協鑫智維”,對外推出了光伏電站運營服務,承接的代運維電站規模實現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