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政出臺已有近半年,但光伏行業的至暗時刻還未結束,在煎熬的等待中,信義能源(03868)終于在近日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

信義能源12月10日-12月13日招股,公司發行18.8億股,其中90.0%為國際發售,10.0%為公開發售,另有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行價1.89港元-2.42港元(單位下同);每手2000股,預期12月21日上市。

現在市場對光伏板塊普遍不看好,不過在招股書中,信義能源向投資者釋放了高派息的信號。該公司表示,有意采納高派息政策,并將現金流入的大部分作為分派,每個財年分派100%可供分派收入。但高派息是以穩健的收入增長及現金回流為基礎的,下面將從公司的現狀及增長前景分析信義光能是否長期具備高派息的條件。

首批電站全部列入補貼目錄

信義能源是從信義光能(00968)分拆出來的子公司,擁有及經營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場項目,這些項目最初由信義光能開發和建造。

該公司的業務模式為收購、擁有及管理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組合,并向國家電網的當地附屬公司銷售電力,據此產生收益及現金流。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看,信義能源目前擁有的太陽能發電廠項目質量還算可以。智通財經APP了解到,信義能源首批組合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位于安徽、天津、福建及湖北,限電的風險低,且這些發電場均已并入國家電網,并已列入第六及第七批補助目錄,可在平均剩余年期17年內按同一適用比率收取上網電價。

換句話說,信義能源未來能夠依靠這批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不受今年年中光伏補貼退坡的新政影響。

過去幾年,隨著首批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場項目開始并網,及愈來愈多太陽能發電場完全投入業務營運,平均利用率上升,信義能源的收入穩步增長。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5、2016及2017年,信義能源首批組合的已并網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總核準容量分別為610兆瓦、954兆瓦及954兆瓦。

2015、2016及2017年,信義能源收入分別為3.13億港元、9.68億港元、11.16億港元。凈利潤分別為2.56億港元、6.59億港元、7.19億港元。毛利率由72.1%穩定增長至74.1%。今年上半年,收入6.04億港元,凈利潤3.63億港元。

發電補貼未到位,應收賬款巨大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信義能源需要面臨與其他同行一樣的補貼延期發放的問題。

該公司收入分為兩類,一類是電力銷售收入,即按當地燃煤電廠的上網基準電價費率獲得的發電收入;二類電價調整收入,指上網電價費率與電力銷售的差額,亦為自中國政府已收或應收的收益部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政府補貼。目前信義能源大部分收入來自電價調整收入,如果政府補貼延遲發放,現金回流的時間就會延長。

過往紀錄期內,信義能源電價調整應收款項快速增加,截至2015、2016及2017年底,首批太陽能發電場項目電價調整應收款項分別2.24億港元、8.21億港元及14.02億港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電價調整應收款項達到約18億港元。

招股書也提到,“任何國家電網地方附屬公司沒有支付重大電價調整金額,或太陽能發電場項目嚴重延遲列入補助目錄或嚴重延遲收到已名列補助目錄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電價調整,可能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現金流量以及分派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若沒有足夠經營現金流入,承諾的高派息率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果情況嚴重,該公司可能甚至需要出售發電場,以提供額外的財務資源。

行業拐點未至,公司前景未明

實際上,過去幾年,在高額補貼的政策推動下,中國風電和光伏發電迅猛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舉成為全國第一風電和光伏裝機大國,但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補貼缺口也不斷擴大,以至于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光伏新政,目的在于限規模、降補貼,倒逼光伏加速市場化。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曾表示,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累計補貼資金缺口已超過1100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占比約40%。按照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823號文件中控制需要補貼的規模,2020年當年的補貼資金缺口仍然接近1000億元。

補貼缺口遲遲沒有填補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智通財經APP獲悉,中國監管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由于政府補貼推遲發放,寧夏西北地區的許多項目難以維持運營,甚至可能面臨破產。

而光伏新政則加速了行業洗牌。還有業內人士透露,不少項目開發商資金鏈斷裂,他們要么被迫接受高利率貸款勉強維持運營,要么轉讓光伏電站,如興業太陽能、正泰電器、科陸電子、珈偉股份等公司在光伏新政實施后,紛紛轉讓電站資產。以前被視為“搖錢樹”的光伏發電站現在竟成了一種累贅。

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統計,截止目前,我國已注銷光伏企業達2744家,其中2018年6月新政發布之后至目前,注銷光伏企業達638家。

再來看看信義能源的增長前景。作為純光伏電站運營商,信義能源業務增長的方式無非是擴大規模,即向母公司信義光能或第三方收購光伏電站,從募資計劃看,信義能源集資所得其中90%將用于購買母公司信義光能的發電站。

然而,擴張需要資金,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信義能源的現金流很大程度依賴補貼的發放,而這在中短期內似乎還看不到加速的跡象。此外,光伏行業融資利率極高,通過貸款、發債等方式獲取資金無疑會大大加重債務壓力。雖然信義能源目前負債率為32.11%,在同業不算高,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5.05億港元,因此短期內信義能源擴張的能力有限。

補貼退坡、平價上網是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的趨勢。經歷光伏新政的“當頭一棒”后,光伏板塊幾乎被打趴在地,可以預見平價上網到來之前,行業的洗牌仍將持續,板塊也難有可持續的反彈行情,打著高派息口號上市的信義能源,能否受市場青睞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