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活動是《中國能源報》與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共同推出的針對新能源行業權威研究評價的大型公益活動,該活動自2011年始,已成功舉辦七屆。
回首2017年,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喜憂參半,風電產業下滑,而儲能產業及太陽能產業則繼續高歌猛進;新能源產業企業并購重組加劇,產業發展呈現新的態勢和特點。
受此影響,2018 “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的榜單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呈現出七大特點,我們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完整榜單請詳見文末)
入圍門檻達14.5億
2018年“500強”上榜企業最低營業收入再邁上一個新臺階,達到了14.49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500強”的11.85億元提高了2.64億元。圖1給出了2014年至2018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企業最低營業收入情況即入圍門檻及增長率情況。由圖中可以看出,“500強”企業的入圍門檻逐年穩步提高,近三年500強企業最低營業收入的增長率都超過20%,2018年500強企業的最低營業收入已經是2016年500強企業的近一倍。

△圖1 2014-2018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億元)
2018年“500強”企業的總營業收入達到37053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的33965億元增加了3088(2016:+3299)億元人民幣。圖2給出了2014年至2018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歷年的總營業收入及增長率情況。由圖中可以看出,“500強”企業的總營業收入呈逐年穩步增長的態勢,特別是近三年,“500強”企業的總營業收入增長率都接近10%,這與企業入圍門檻的情況是一致的;“500強”企業三年的營業總收入增加了近一萬億元人民幣,這主要得益于全球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光伏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增長。

△圖2 2014-2018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總營業收入(萬億元)
國家分布基本穩定
2018年 “500強”上榜企業分別來自 35 個國家和地區,比2017年 “500強”增加1個國家。其中,
中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臺灣)有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晶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217家企業進入“500強”榜單,比去年(198家)增加19家,占43.4%,居首位;

△圖3 2018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國家分布
美國有GE Energy、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 、Valero Energy Corporation、Bunge 、First Solar 等61家企業進入“500強”榜單,比去年(64家)少3家,占12.2%,位居第二;
日本則有Panasonic Corporation、GS Yuasa Corporation、Toshiba Corporation、NSG Group等58家企業進入“500強”榜單,與去年(58家)持平,占11.6%,排名第三;
德國有Siemens AG、Enercon GmbH、Nordex SE等34家企業進入“500強”榜單,比去年(35)減少1家,占6.8%,位居第四;
韓國有LG Chem.、Samsung Sdi、Hanwha Q CELLS、OCI、SK等23家企業進入“500強”榜單,與去年(23家)持平,占4.6%,位居第五;法國有11家,占2.2%,位居第六;芬蘭、巴西各9家,各占1.8%,并列第七;印度和西班牙各8家,各占1.6%,并列第九(見圖3)。
新興市場國家再發力
從上榜企業數看,2018“500強”企業中,新興市場國家上榜企業為267家,比2016的253家增加了14家;發達國家上榜企業數為233家,比2016的247家減少了14家;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二者之間上榜企業數之比為1.15:1(上年則為1.02:1),上榜企業數上,新興市場國家擴大與發達國家的優勢(見圖4)。
△圖4 2014-2018年“500強”企業中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企業數
從上榜企業規模來看,2018“500強”企業中,發達國家上榜企業營業總收入為19906億元,比2017年的20101億元減少195億元(2017年:+1774億元),約占 “500強”營業總收入的53.72%,比2017年的59.18%年減少了5.46個百分點(2017年:-0.58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國家上榜企業總收入為17147億元,比2017年的13864億元增加了3283億元(2017年:+1525億元),約占“500強”營業總收入的46.28%,比2017年的40.82增加了5.46個百分點(2017年:+0.58個百分點)。

△圖5 2014-2018年“500強”企業中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企業總營業收入(億元)
圖5給出了2014-2018年“500強”企業中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企業營業收入總和的變化情況。由圖中可以看出,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呈逐年減小趨勢,而在2017-2018年間差距縮小趨勢則大幅加速。發達國家企業總營業收入在2017年達到一個階段性高點,重上2萬億元大關后,2018年又開始回落;與此相反的是新興市場國家企業總營業收入則是呈現逐年增加模式,并在2017-2018年呈加速發展趨勢。圖6則給出了2014-2018年間,“500強”企業中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企業總營業收入占比情況。此圖更直觀的印證了上述趨勢。

△圖6 2014-2018年 “500強”企業中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企業總營業收入占比
亞洲首次雙過半
圖7給出了2014-2018年“500強”中亞洲、歐洲企業數及其占比情況。由圖中可以看出,自2014年之后,歐洲企業數一直處于下降狀態,2018年只有103(2014:141)家企業入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亞洲入選企業數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的狀態,2018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10家,占62%,牢牢占據首位。

△圖7 2014-2018年“500強”亞洲、歐洲企業數及其占比對比
圖8則給出了2014-2018年“500強”中亞洲、歐洲企業總營業收入及其占比情況。由圖可以看出,近幾年,歐洲企業總營業收入處于緩慢增長甚至停滯的狀態,2018為9959億元(2017:9290億元),比2017年增加了669億元;但是,從占比看卻是從2017的27.35%下滑到了26.88%,下降了0.47個百分點。與此相反的是,亞洲方面,不管是入選企業的總營業收入額,還是入選企業數,自2014年以來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狀態,今年的入選企業總營業收入更是達到了19647億元(2017年:16771億元),比2017年增加2876億元(2017年:+2435億元),占“500強”總營收額53.02%(2017年:49.38%),首次超過半數。

△圖8 2014-2018年“500強”亞洲、歐洲企業營業收入及其占比對比
顯然,不管是從上榜企業數,還是企業總營業收入來看,亞洲新能源產業一直處于增長狀態,今年在500強企業中的占比更是首次雙雙超過50%;而歐洲增長速度緩慢甚至停滯,這也使得亞洲與歐洲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亞洲作為全球新能源發展的重心和中心地位更加穩固。
中國優勢快速擴大
2018“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217家,比去年(2017:198家)增加19家(2017年:+5家)。中國入選企業數依舊占據絕對優勢,遠多于排名第二的美國(61家)和排名第三的日本(58家)。
從收入規???,中國入選企業總營業收入達13837億元(2017年:10940億元),比去年增加2897億元(2017年:+1025億元),在2017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后,繼續高速增長,增長率高達26.48%(2017年:10.34%);平均每家企業營業收入63.76(2017年:55.25)億元,比去年增加8.51億元(2017年:+3.88億元)。

△ 圖9 2014-2018年 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中國企業總營業收入(億元)
圖9給出了2014-2018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中國企業總營業收入的變化情況,由圖中可以看出,2014-2018年間,500強中國企業的總營業收入一路上漲,這主要得益于我國新能源裝機容量特別是光伏裝機容量快速增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結果。
儲能產業高歌猛進
自2017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產業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開始呈現出太陽能、生物質能、儲能和風能四足鼎立的基本格局后,儲能產業繼續快速發展,產業地位愈加鞏固,大有趕超光伏產業之勢。
從入選企業數量來看,2018“500強”企業中從事太陽能、生物質能、儲能和風能及開展多元化經營但是以太陽能、生物質能、儲能和風能為主的企業(下簡稱:多元產業企業)共有499家,比201年的498家增加1家,占“500強”的99.8%。其中,多元產業企業為205家(2017:189家),太陽能企業107家(2017:117),生物質能企業45家(2017:55),儲能電池企業106家(2017:93),風能企業36家(2017:44),其余一家為地熱能企業。從入選企業數來看,儲能產業的企業數已經與太陽能企業數相當。

△圖10 2015-2018“500強”產業分布圖(單位:億元)

△圖11 2015-2018“500強”企業產業營收占比分布圖
從收入規模來看,2018“500強”企業中從事太陽能、生物質能、儲能、風能及多元產業企業的總營業收入37008億元(2017:33905),占總營業收入的99.88%(2017:99.82%)。其中,多元產業企業總營業收入為14781億元(2017:13711)(見圖10),占總營業收入的39.89%(2017:40.37%)(見圖11);太陽能企業為7698億元(2017:7808),占總營業收入的20.78%(2017:22.99%);生物質能企業為4526億元(2017:4614),占12.21%(2017:13.58%);儲能電池企業為5777億元(2017:4060),占15.59%(2017:11.95%);風能企業為4226億元(2017:3713),占11.41%(2017:10.93%);地熱能企業為45億元(2017:60),占0.12%(2017:0.18%)。
由以上結果可看出,儲能產業的入選企業數上已經接近太陽能企業,營業總收入規模上也處于快速增長狀態,其營收占比也在快速拉近與太陽能產業的差距。圖12給出了2014-2018年“500強”中儲能產業企業總營業收入和其在總營業收入中占比的情況。由圖中可以看出,從2015年開始,儲能產業就開始進入高速增長的階段,其在“500”強中的占比快速增加,到2018年,其占比已經達到15.59%,僅次于多元產業(39.89%)及太陽能(20.78%)。
.jpg)
△圖12 2014-2018“500強”儲能產業變化情況
儲能產業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售達到122.4萬輛,比2016年增長58%;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售達到77.4萬輛,較2015年增長40%;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產銷量分別為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53.8%和53.3%;而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比2015年同期分別增長51.7%和53%。
協鑫集團登頂
表1、表2給出了2018、2017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排名前十企業的情況,2018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協鑫集團、Panasonic 、Vestas 、GE Energy 、SSE、Siemens 、Total 、ADM、Enercon 和Enel ,這與2017 “500強”有較大的區別。我國太陽能企業——協鑫集團首次排名第一,而GE Energy則首次丟掉第一,退居第四。顯然,這與企業自身發展、產業發展及貨幣匯率等因素息息相關。
△表1 2018“500強”排名前十的企業
△表2 2017“500強”排名前十的企業
首先是企業自身因素。多年來,協鑫集團一直深耕太陽能產業,先是專注太陽能光伏上游材料——多晶硅的生產,經過數年時間的不懈努力,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及硅片生產商;在此過程中,協鑫集團在繼續保持上游原材料領先優勢的同時,也適時拓展太陽能產業版圖,進軍產業中下游。目前,協鑫集團旗下已經擁有保利協鑫、協鑫集成及協鑫新能源三家太陽能光伏產業上市公司,2017年,保利協鑫全年生產74818公噸多晶硅及23902兆瓦硅片,較2016年增長7.9%和38%,位列全球第一;截至2018年6月底,協鑫新能源已在全球持有211座電站,總裝機容量約7139MW,居全球第二。企業產業版圖不斷擴大,營業收入也逐年上升(見圖13)。

△圖13 2014-2018年 協鑫集團營業收入及增長率
而GE Energy方面,受GE集團整體戰略調整影響,GE Energy在能源領域呈現戰略收縮或戰略聚焦,特別是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方面,GE Energy加大擴展風能產業,先后收購了、WMC等,不斷布局風能產業鏈上游,而減少了其它領域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但是,至今GE Energy的風能產業協同效益尚未顯現,其2017年風機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四,比2016年的第二位下降了2位,市場份額也下降了2個百分點。這局面也使得GE Energy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營業收入不如GE Energy、Alstom、LM等單個個體之和,收入沒有明顯改觀,企業排名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是產業發展因素。這幾年,太陽能光伏產業收到全球各國越來越多的關注,產業發展也進入一個快車道。據統計,2017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102GW ,同比增長33.7%;而,2017年我國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3.06GW,同比增長53.6%;累計光伏裝機并網量達到130.25GW,同比增長68%;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與之相反的是,2017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為52492MW,比2016的54642MW下跌3.8%;其中,2017年美國新增裝機容量7017MW,比2016年的8203MW下跌14.16%,以美國市場為主的GE Energy經營業績顯然也受到較大影響。
第三是匯率因素。2015年底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經歷了一輪過山車行情:2015年底到2017年初,人民幣兌美元從6.4左右的水平一輪貶值到接近7,而后又開啟一輪升值行情,到2018年初人民幣兌美元最低至6.2409,而后又開始貶值,到12月11日上午九點半,人民幣兌美元為6.9082(見圖14)。匯率的劇烈波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GE Energy顯然就是受傷的企業之一。

△ 圖14 近年,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曲線(來源:新浪財經)
顯然,在上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協鑫集團登頂第一,而GE Energy排位下滑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綜上所述, 2018“500強”呈現出新特點:企業入圍門檻達14.5億元大關;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優勢繼續快速擴大,領先地位牢不可破;儲能電池產業繼續高歌猛進,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明星和新引擎。
2018年,受“531”新政的影響,我國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受到一定的壓抑,而據統計,今年10月份,全球電動車注冊量為208820輛,同比大增75%;1-10月,全球電動車累積注冊量超過149萬輛;其中,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萬輛和13.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1%和51%;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顯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下,儲能產業也必將繼續快速發展。
以上產業發展結果極大影響2019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的榜單,2019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儲能產業與太陽能產業之間地位會否改變,協鑫集團能否保住第一的位置,GE Energy有沒有可能重奪第一,亦或是Panasonic或Vestas后來居上?所有這些都很值得期待。
2018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
排名公司國籍
1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2Panasonic Corporation日本
3Vestas Wind Systems A/S丹麥
4GE Energy美國
5Scottish and Southern Energy plc英國
6Siemens AG德國
7Total S.A.法國
8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美國
9Enercon GmbH德國
10Enel Green Power S.P.A.意大利
11晶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2Copersucar S.A.巴西
13LG Chem., Ltd.韓國
14Ørsted A.S.丹麥
15天能國際集團中國
16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17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中國
18Bunge Ltd.美國
19Samsung Sdi Co., Ltd.韓國
20Engie Group法國
21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2Neste Oil Oyj芬蘭
23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4ABB Ltd.瑞士
25超威集團中國
26Nordex SE德國
27株式會社 ジーエス?ユアサ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日本
28Green Plains Renewable Energy Inc.美國
29NextEra Energy Inc.美國
30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中國
31Valero Energy Corporation美國
32ZF Friedrichshafen AG德國
33中國國際能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34TDK株式會社日本
35OCI Company Ltd.韓國
36POET LLC美國
37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8通威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9Iberdrola S.A.西班牙
40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1Methanex Corporation加拿大
42Royal Dutch Shell plc荷蘭
43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44RWE Power AG德國
45江蘇中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6First Solar Inc.美國
47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48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加拿大
49Just Energy Group Inc.加拿大
50DowDuPont Inc.美國
51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中國
52Raízen Group巴西
53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54EWE AG德國
55ORIX Corporation日本
56SKC Inc.韓國
57江蘇愛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58EDP Renováveis S.A.葡萄牙
59Cosan Ltd.巴西
60Toshiba Corporation日本
61Metsä Group芬蘭
62Hanwha Q CELLS Co., Ltd.韓國
63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64Renewable Energy Group Inc.美國
65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 B.V.法國
66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67Glencore plc瑞士
68Acciona Energía S.A.西班牙
69中美矽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70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71寧波東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72Elkem A.S.A.挪威
73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74E.ON Kraftwerke GmbH德國
75深圳市德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76Sumitomo Corporation日本
77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美國
78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79Sunpower Corporation美國
80Odebrecht Agroindustrial S.A.巴西
81Xcel Energy美國
82Abengoa S.A.西班牙
83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84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85Energizer Holdings Inc.美國
86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87Covanta Energy Corporation美國
88Solar Danmark A.S.丹麥
89中電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90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91Vattenfall AB瑞典
92BayWa R.E.德國
93Pacific Ethanol Inc.美國
94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95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96EDF Energies Nouvelles法國
97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98Flint Hills Resources LLC美國
99Fuji Electric Co., Ltd.日本
100UPM-Kymmene Oyj芬蘭
101順風國際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中國
102陜西堅瑞沃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03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04BP Alternative Energy英國
105Valmet Corporation芬蘭
106Sharp Corporation日本
107Johnson Controls Inc.美國
108旭化成株式會社日本
109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110NRG Energy Inc.美國
111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中國
112日本板硝子株式會社日本
113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14樂金化學(南京)信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中國
115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16Wacker Chemie AG德國
117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日本
118Albemarle Corporation美國
119Tata Power Ltd.印度
120大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121英利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22Suzlon Energy Ltd.印度
123Toppan Printing Co., Ltd.日本
124中國高速傳動設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25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26東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中國
127信義光能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128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智利
129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30Cargill Inc.美國
131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32浙江萬馬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33蘇州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34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35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36Tesla Inc.美國
137MVV Energie AG德國
138昭和電工株式會社日本
139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40Vale S.A.巴西
141Atlantica Yield plc英國
142江蘇雙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43Umicore N.V.比利時
144SMA Solar Technology AG德國
1453M美國
146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147CropEnergies AG德國
148中國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
149Solar Frontier K.K.日本
150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51SK Group韓國
152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美國
153Clearway Energy Inc.美國
154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日本
155Kyocera Corporation日本
156Ulvac Solar Inc.日本
157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中國
158Bonfiglioli Riduttori S.P.A.意大利
159無錫村田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
160EnBW Energie Baden-Württemberg AG德國
161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62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163鵬欣環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64TPI Composites Inc.美國
165BASF Group德國
166Exelon Corporation美國
167Endesa España西班牙
168AES Corporation美國
169無錫華光鍋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70Tereos Group法國
171日立化成株式會社日本
172Vivint Inc.美國
173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174Verbio Vereinigte Bioenergie AG德國
175Spectrum Brands Holdings Inc.美國
176Evonik Industries AG德國
177L&T Biowatti Corporation芬蘭
178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79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80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81東旭藍天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中國
182飛毛腿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83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中國
184Técnica Reunida西班牙
185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86Schneider Electric S.A.法國
187NEC Energy Devices Ltd.日本
188Stena AB瑞典
189中節能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90Heraeus Materials Technology GmbH & Co. KG德國
191Motech Industries Inc.中國臺灣
192Elecnor S.A.西班牙
19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94中國比克電池股份公司中國
195日本ゼオン株式會社日本
196Sempra Energy美國
197Woodward Inc.美國
198Delta Energy Systems GmbH中國臺灣
199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00TE Connectivity Ltd.美國
201Soulbrain Co., Ltd.韓國
202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03Praxair Technology Inc.美國
204ITOCHU ENEX Co., Ltd.日本
205杭州福斯特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06Enso Energie Sachsen Ost AG德國
207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08Impsa Corporation阿根廷
209Polenergia S.A.波蘭
210Ormat Technologies Inc.美國
211Idemitsu Kosan Co., Ltd.日本
212中糧生物化學(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13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14Wärtsilä Corporation芬蘭
215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美國
216Hanyang Eng. Co., Ltd.韓國
217Actividades de Construcción y Servicios S.A.西班牙
218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19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日本
220Ingeteam Corporation西班牙
221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22蘭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23TrustPower Ltd.新西蘭
224São Martinho S.A.巴西
225Energ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菲律賓
226Mitsui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 Ltd.日本
227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28Rio Tinto Group英國
229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230江蘇蘇美達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231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32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33金山電池國際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234Andritz AG奧地利
235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36陽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237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38Saint Gobain Group法國
239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40Adecoagro S.A.巴西
241TerraForm Power Inc. 美國
242SolarEdge Technologies Inc.以色列
243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44Fortum Corporation芬蘭
245Glen Dimplex Group愛爾蘭
246AGL Energy Ltd.澳大利亞
247Hyosung Co., Ltd.韓國
248DAIHEN Corporation日本
249Fluor Corporation美國
250OMRON Corporation日本
251Nisshinbo Holdings Inc.日本
252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53光宇國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中國
254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55電源開発株式會社日本
256古河電池株式會社日本
257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韓國
258Jabil Circuit Inc.美國
259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60SKF Group瑞典
261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62河南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63Codelco智利
264Genesis Energy新西蘭
265Synergy澳大利亞
266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67展宇光伏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中國
268ERG Group意大利
269Sunrun Inc.美國
270深圳珈偉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71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72JFE Holdings Inc.日本
273Tokuyama Corporation日本
274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日本
275DSM N.V.荷蘭
276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中國
277Centrotec Sustainable AG德國
278M+W Group德國
279Sojitz Corporation日本
280Vapo Group芬蘭
281Marubeni Corporation日本
282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83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84Komatsu NTC Ltd.日本
285Mitsuuroko Green Energy Co., Ltd.日本
286天順風能(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87日本礙子株式會社日本
288Albioma Group法國
289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90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291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92Moog Inc.美國
293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94天津三星視界有限公司中國
295株式會社 エナリス日本
296YASKAWA Electric Corporation日本
297Meyer Burger AG瑞士
298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99Asahi Glass Co., Ltd.日本
300江蘇雙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01Duke Energy Corporation美國
302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03Emerson Electric Corporation美國
304北京國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05福萊特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06Mytrah Energy Ltd.印度
307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08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09REX American Resources Corporation美國
310Anglo Platinum Ltd.南非
311Texas Instruments Inc.美國
312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13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14LSIS Co., Ltd.韓國
315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中國
316東レ株式會社日本
317廣東愛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18DNV GL AS挪威
319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20STEAG New Energies GmbH德國
321國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322湖南長遠鋰科有限公司中國
323AZZ Inc.美國
324深圳科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25Bharat Heavy Electricals Ltd.印度
326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27中國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328廣西梧州新華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29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日本
330Johnson Matthey Battery Systems英國
331The Linde Group德國
332CPS Energy美國
333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34Enbridge Inc.加拿大
335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36深圳市雄韜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37Novozymes A.S.丹麥
338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39Air Liquide S.A. 法國
340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341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342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43Manz AG德國
344Maxell Holdings Ltd.日本
345SYBAC Solar AG德國
346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日本
347山東大海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中國
348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49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50中天科技集團中國
351L&F Co., Ltd. 韓國
352臺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353貴州中偉正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國
354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55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
356Bolloré Group法國
357廈門科華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58浙江鴻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59Mubadala Development Company阿聯酋
360Tosoh Corporation日本
361寧波亞錦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62彩虹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63Boralex加拿大
364Banner GmbH奧地利
365盛屯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66Enertrag AG德國
367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中國
368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
369Akzo Nobel N.V.荷蘭
370Globe Specialty metals Inc.美國
371FMC Corporation美國
372Energy Absolute PCL泰國
373新日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374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75PG&E Corporation美國
376浙江開山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77Solvay Group 比利時
378Sanyo Denki Co., Ltd.日本
379深圳市英威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中國
380正信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81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82Zeus Co., Ltd.韓國
383WEC Energy Group Inc.美國
384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85Dominion Energy Inc.美國
386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87Bonheur Group挪威
388Kaneka Corporation日本
389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90Terna Energy S.A.希臘
391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92GOLDBECK Solar GmbH德國
393KC Green Holdings Co., Ltd.韓國
394Anesco Ltd.英國
395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96Kyudenko Corporation日本
397EPV Energia Oy芬蘭
398江門市科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99Leitwind AG意大利
400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01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02TransAlta Corporation加拿大
403Körber Group德國
404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05五礦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06Honda Motor Co., Ltd.日本
407寧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08Innergex Renewable Energy Inc.加拿大
409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中國
410JSR Corporation日本
411Equipav Group巴西
412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
413POSCO Power Co., Ltd.韓國
414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15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16中國電力清潔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中國
417LOTTE Fine Chemical Co., Ltd.韓國
418魯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19Contact Energy Ltd.新西蘭
420廣州迪森熱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21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22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23中盛光電集團中國
424株式會社ウエスト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日本
425VARTA Microbattery GmbH德國
426Montana Tech Components AG瑞士
427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韓國
428Alliant Energy美國
429中節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30Enphase Energy Inc.美國
431TAEWOONG Co., Ltd.韓國
432江蘇海四達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33河南易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34中山天貿電池有限公司中國
435Origin Energy Electricity Ltd.澳大利亞
436FutureFuel Corporation美國
437Acea Group意大利
438Nippon Shokubai Co. Ltd.日本
439REC Silicon A.S.A.挪威
440Cabot Corporation美國
441Ube Industries Ltd.日本
442Kingspan Renewables Ltd.英國
443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44Diehl Corporate Group德國
445山東石大勝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46常州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47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48Woongjin Holdings Co., Ltd.韓國
449Renata S.A.瑞士
450Torrent Power Ltd.印度
451Calpine Corporation美國
452山東圣陽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53Meidensha Corporation日本
454中材節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55TES Co., Ltd.韓國
456Homeland Energy Solutions美國
457Jusung Engineering Co., Ltd.韓國
458BKW Group瑞士
459ChudenCTI Co., Ltd.日本
460香港豪鵬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461蘇州晶櫻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62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63中國核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64Greenko Group plc印度
465東海カーボン株式會社日本
466浙江尤夫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67江蘇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
468Energiekontor AG德國
469日本カーボン株式會社日本
470Neoen Group法國
471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72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美國
473上海泰勝風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74深圳市贏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75Stadtwerke München GmbH德國
476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77The Timken Company美國
478遠東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
479GS Energy韓國
480Yonden Engineering Company Inc.日本
481EnviTec Biogas AG德國
482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83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84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85寧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86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87Shinsung E&G Co., Ltd.韓國
488Cardinal Ethanol LLC美國
489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中國
490Reliance Power Ltd.印度
491揚州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92European Energy A/S丹麥
493南京寒銳鈷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94Henkel AG & Co., KGaA德國
495PNE Wind AG德國
496Renova Energia S.A.巴西
497元晶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498深圳市科達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99Bannari Amman Group印度
500哈爾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