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的變化有目共睹,可以說沒有哪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績,今天我們將通過5張圖片來帶你一起了解光伏行業發展的中國速度。

圖1顯示了中國在2002年時光伏的需求和供應份額。當時全球光伏總的規模在500MW左右,中國的需求約為1%,且主要應用是離網,而供給則不足1%。

圖2給出了2007年時中國光伏的需求和供應份額。彼時,歐洲FIT政策驅動了裝機需求,但由于多晶硅的短缺,光伏技術價格偏高,光伏行業的利潤還是比較不錯的。當時全球市場在3.1GW左右,中國的需求占比還是1%,且主要應用還是離網。

然而,短短5年時間里,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出貨量就從不足1%提高到了20%。為了搶占歐洲市場份額,中國光伏行業進入了一輪加速發展。

圖3則顯示了2012年時中國光伏的需求和供應份額。從圖中也可以看出,此時中國國內的光伏裝機量已經有了顯著的增長。

在2007-2012年的5年時間里,中國光伏制造商加速了產能的建設,并且以45%的組件出貨量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同時采取了激進的價格策略,打壓了其它國家的競爭對手。

時間到了2012年,光伏制造業的利潤率受到了擠壓,行業進入了一個整合期,傳統光伏制造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日本、歐洲)此后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了。

圖4則顯示了2017年時中國光伏的需求和供應份額。到了2017年,中國已經主導了全球光伏的需求和供應。中國光伏的需求占比為55%,組件的出貨更是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達到了57%。

而且上圖中中國光伏電池/組件57%的出貨量還只考慮了國內的情況,并不包括中國在海外的產能擴張,因此實際比例只會更高。換句話說,中國已經完全主導了全球光伏產業。

這一點是無法回避的,所以當中國政府開始審視光伏產業并調整政策時,整個全球市場都會受到影響。

在供應過剩的情況下,什么美國的關稅政策,歐盟的MIP又有什么意義?這些因素可以說從未真正發揮過作用,只是為試圖解釋市場的專家提供了一個素材。

圖5則給出了中國光伏在2018年時預期的需求和供應份額。預計到2018年,中國需求將占比48%,供應則達到53%。

如果政府繼續減緩光伏的發展計劃,在中國制造商充分削減產能之前,光伏組件的價格將保持在低位,其它國家的制造商將無法與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