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于以往的海外渠道布局,華為、陽光電源等一線逆變器企業表現出更強的海外銷售、渠道、倉儲及售后服務實力,也為他們帶來可觀的國際訂單。在兩家公司的推動下,1500V逐漸成為了大型地面電站的主流路線,被應用于世界各地的光伏項目。

BayWa r.e.’s Don Rodrigo 174MW Smart PV Plant, Spain
據不完全統計,自6月以來,陽光電源及華為持續發力,相繼斬獲海外訂單,對外宣布的主要大訂單如下:

華為、陽光電源等鎖定1.6GW國際訂單
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階段性“小目標”,他表示,要用5年時間海外市場收入至少占到公司總收入的40%,以抵御來自外界的各種風險。
目前,陽光電源、華為在歐洲、東南亞、日本、北美都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而另一方面,以家庭市場見長的錦浪、古瑞瓦特等企業在歐洲、澳洲、北美以及印度也已具備了很不錯的影響力。
以印度為例,作為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場,最近幾年印度受到了眾多中國光伏逆變器企業的青睞,華為、錦浪、陽光電源、上能電氣等均相繼開拓該市場。
其中,陽光電源、上能電氣已在印度各設置了3GW的逆變器生產產能,2018年7月,陽光電源印度工廠正式投產運行。8月,上能電氣宣布首個海外光伏逆變器基地印度工廠正式投產。
長期布局迎來了收獲,根據Bridge To India發布的報告,2017年10月-2018年9月這一時期,中國有7家逆變器公司入圍印度屋頂光伏逆變器年度TOP10,其中臺達位居第一,錦浪排名第三,陽光電源、固德威、科士達、華為、古瑞瓦特均有上榜。而在全部項目中,華為、陽光和特變進入了印度Top10。
根據印度政府計劃,到2022年印度光伏裝機量將達到100GW,預計未來幾年,印度還將成為眾多中國光伏逆變器企業必爭的市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迫于出貨壓力,在一線逆變器企業之外,以三晶電氣、首航新能源、茂碩電源等為代表的逆變器公司正在努力尋求海外發展的新機會,越來越多的國內逆變器企業正在撕開國際市場的口子。
據某一線逆變器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國際市場上一線組件企業除了面對國外企業的圍剿,還須同時與國內二三線企業進行角逐,尤其是在印度等價格敏感市場,受二三線企業被迫轉外拼搶訂單,價格競爭激烈,而歐美等成熟市場,品牌及品質更具有決定作用。
眼下的海外市場格局,傳統市場已基本固化,市場上的品牌企業與客戶在供需上已基本達到一定平衡。
對于二三線逆變器公司而言,中東、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尚具有突破發展的空間,但這些市場,同時也是主流逆變器公司積極開拓的方向,與傳統市場不一樣的是,除了華為,大家都處于差不多的品牌起跑線,這也許是他們唯一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