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認為,在電網平價、積極并網和技術創新三大關鍵驅動因素的影響下,太陽能、風能正在憑借高性價比打敗傳統能源。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即使未獲得政府補貼,大規模海上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LCOE)已經與大多數其他發電技術持平,有時甚至更低。隨著蓄電池儲能和其他創新技術逐步解決風能和太陽能的間歇性問題,其可靠性正不斷提升,與傳統能源不相上下。
根據德勤對以中國、美國、德國、印度、西班牙、法國、巴西、英國和加拿大等9個國家的研究,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約為43-53美元/MWh(索比光伏網注:約合人民幣0.295-0.3636元/kWh),遠低于其他除風能以外的發電方式。2017年,全球187個國家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創歷史新高,達93.7GW,中國、日本、德國、美國、意大利、印度和英國排名前列。其中,除日本需等到2025-2030年外,其他國家市場均實現太陽能電網平價。對美國而言,西南部和加州是光伏發電成本最低的地區。從全球來看,澳大利亞成本最低,而非洲成本最高,主要原因是投資成本過高。
報告指出,過去八年,燃煤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成本基本保持平穩,地熱能、水電、核電成本有所上升,而太陽能、風能成本正不斷下降。受組件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明顯提升的影響,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已下降86%,而根據彭博新能源的報道,僅2018年上半年,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的成本又降低了18%。
隨著屋頂太陽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逐步實現離網平價和性能持平,用電側平價成為可能。除印度市場外,工商業太陽能在上述重點市場均實現了離網平價(無需補貼)。
政府激勵政策也讓家用光伏系統+儲能具有一定競爭力。2018年一季度,美國家用光伏安裝的住宅儲能系統是過去三年總和,大部分位于加州和夏威夷。在澳大利亞和德國,2017年新安裝的家用光伏系統分別有40%和50%配有儲能系統。
前不久,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驗收工作的通知》。德勤認為,太陽能和風能可以推動實現智慧城市目標,其核心要務是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城市競爭力與可持續性。毫無疑問,太陽能和風能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根本基石。
附:報告原文(版權歸德勤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