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齊鵬飛創業的第十年。十年前,他是中國最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之一,十年后,他帶著業內頂尖的光伏薄膜技術呼嘯而至。
1951年,斯坦福大學的副校長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 )為了改變斯坦福“鄉村大學”的面貌,把靠近帕洛阿爾托的部分校園地皮約579英畝,劃出來成立一個斯坦福工業園區,以低廉的地租,長期租給工商業界或畢業校友設立公司,再由他們與學校合作,提供各種研究項目和學生實習機會。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高校工業區,特曼稱它是”斯坦福的秘密武器”。園區內企業一家接一家地開張,不久就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圍,向外發展擴張,形成美國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Silicon Valley)。而斯坦福大學在1960年已躍居美國學術機構前列,到現在已經是全球最頂尖大學之一。
齊鵬飛就曾經是這些人中的一員。79年生人,1996年考入中科大五年制的化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2001年獲得學士學位后收到斯坦福大學全額獎學金邀請,赴美留學,2006年拿到斯坦福博士學位,導師是美國藝術科學院和科學院兩院院士,行業大牛。畢業之后,齊鵬飛進入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簡稱Xerox PARC)。
Xerox PARC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圖市(Palo Alto),坐落在山坡上,而山下就是斯坦福大學。1999年,美國上映了一部講述硅谷的電影《硅谷海盜》,講的是喬幫主和比爾蓋茨之間的恩怨:在喬布斯挑戰IBM即將成功之時,比爾蓋茨竊取了蘋果的技術開發出Windows成為世界首富,但喬布斯只能咽下苦果,因為他的圖形處理技術也竊取自——Xerox PARC。這或許是最簡單描述這個研究中心強悍之處的解釋:沒有Xerox PARC,或許就沒有蘋果和微軟,數字化時代也將遙遙無期。
那個十年,在外面人看來,齊鵬飛一帆風順,前路星辰大洋。
而接下來的這個十年,雖然他擁有了業內頂尖的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裝備和工藝技術,中間卻是一路坎坷,數次“險死還生”。
紅杉資本:你很有膽量
在按部就班,一路前進的背后,還有另一個齊鵬飛。
他辭職了。
2007年,他偶然在美國看到一本雜志,其中一篇報道是關于尚德創始人,也是中國光伏產業早期開拓者之一的施正榮博士,標題是“King of Solar”,這使得他開始關注起了太陽能的發展。
“我更想做一個懂技術的管理型人才,斯坦福也有非常好的創業氛圍。”齊鵬飛長期從事納米材料的合成與性能研究,精通半導體工藝制程,對光刻、鍍膜、沉積工藝以及專業設備也有深刻理解。一位校友,李開復的左膀右臂,慕名來到Xerox PARC,聽了齊鵬飛的創意,也認為光伏能體現他的優勢。
2008年,齊鵬飛放棄高薪,開始創業,選擇了技術門檻很高,但發展前景極為廣闊的薄膜光伏電池,從最難的核心鍍膜裝備開始,做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幾輪接觸后,紅杉資本美國基金入場,第一輪種子基金100萬美元。
后來和紅杉資本的人熟悉了,齊鵬飛獲悉了紅杉資本投資他的邏輯,看似一帆風順表面背后的那個齊鵬飛立功了。
紅杉資本發現,他們投資成功的企業里面,有一半左右的企業至少有一位創始人是非美國人。這些人背井離鄉來美國打拼,適應能力比較強,而且上進心強烈。他們看中的是那個從小城市考入中科大的齊鵬飛,從中科大去斯坦福留學花一年克服口語障礙到現在和紅杉資本、JP摩根談笑風生的齊鵬飛,從斯坦福畢業和各種頂尖人才競爭到Xerox PARC工作的齊鵬飛,每一步走得都平坦卻并不輕松爾后又斷然辭職創業的齊鵬飛。
“他們喜歡投資Dreamer,有使命感的人。”用齊鵬飛自己的話說:“是被催熟的。”而紅杉看重的是這選擇中的“智慧”、“邏輯”和“勇氣”。
誰不喜歡一個“皮實”的人呢?
至暗時刻:截然不同的兩個“七年”
雖然筆者將齊鵬飛的發展歷程歸結為十年一個周期,但他堅持認為自己的節奏周期是“七年”。
“2001年我來到美國,到2008年開始創業,是第一個七年。”
這七年努力積累,不斷成長;而下個七年,苦盡甘來,自強不息。
拿到創業基金后,齊鵬飛主動降薪,搞得投資人怪不忍心:“Peter,你這樣對自己也太狠了。”“很簡單,我當這是我自己的錢啊。”齊鵬飛回答說。
他在斯坦福讀書時參加過創業大賽,也常去旁聽很多大佬的創業故事,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聽眾知道他的優勢是什么,但在當時,卻尚未學會如何應對光伏這樣一個充滿驚濤駭浪的產業。
關于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許多人仍然記憶猶新。業內頭一次發現光伏產業,除了高科技和“擁硅為王“之外,還有“……臥槽”。
“大家都沒錢了,日子好苦。”齊鵬飛道:“2008-2009硅谷死了很多企業,其中光伏企業就死了90多個,我們作為一個初創企業,還是以科研為主的,過得很難。”
有一兩年的時間,公司為了省錢,需要回到斯坦福校園租用一些研發設備,齊鵬飛時常晚上通宵工作。“我們研究很多時候需要用電子掃描顯微鏡,這個設備使用白天200美金一小時,而且只能一小時。晚上使用便宜不少,而且因為沒有其他人使用,可以一工作一晚上。”他經常工作一宿后回去補個覺睡到中午,然后繼續工作。有些時候趕上有事情要處理,就連軸轉了,最長一次連續工作了48小時。
后來這個省錢的訣竅被別人發現了,競爭很激烈,讓他郁悶的不行。
當光伏產業2010年回暖之后,公司也因為技術上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和團隊的堅持,迎來了近1000萬美元的第二輪融資(投資+貸款),紅杉中國的沈南鵬也有參與。
在第二輪融資的過程中,還有個插曲,一個同樣名校畢業的外國人來負責公司的運營,但后來齊鵬飛發現,這個人并沒有真心實意的沉下心創業,更在意頭銜和地位,想做CEO,于是這個外國人在其中搗亂。
而這個時候公司的資金已經非常緊張,為了省錢,齊鵬飛自己已經幾個月不拿工資了。他用最后一筆錢付了房東六個月房租,說:“如果我融不到500萬美元以上你就租給別人。”
“我本來想妥協,退到幕后搞研發的。”齊鵬飛說,“但后面我發現他只是喜歡這個頭銜。”于是他找到投資人說:“這個人會毀掉你的投資。”最后投資人被他說服:“Peter,你很有膽量,我決定繼續投資。”
2011年,公司研發取得更多的突破,也實現了研發到中試的里程碑似的進展。但在這時,光伏第二個寒冬再次來臨。
被折騰了兩次的機構投資者對光伏失望已極,決定退出。這也是齊鵬飛的至暗時刻,在最艱難的時候,朋友推薦了稻盛和夫的《活法》,給了他振作的勇氣:“我的大方向沒選錯,抱著利他和共贏的心態,用無限熱情,鍥而不舍干到底,才有可能成功。”
英雄不期而至
這時,有英雄不期而至。
被齊鵬飛稱為良師益友的一位傳奇大佬看到公司窘境(據筆者了解,是真的很傳奇的那位。),主動伸出橄欖枝,這位成功的企業家/投資家的傳奇大佬認為新能源是未來方向,薄膜電池技術在建筑光伏上優勢明顯,也看到齊鵬飛的韌性,決定拉一把。更讓齊鵬飛收益匪淺的,是這位大佬對他創業的指導:本分,把對的事情做對,欲速則不達。
接下來,團隊成功開發出來了核心的鍍膜設備,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經過和國內多家有意向合作的單位對接,齊鵬飛選擇了和國內風電領軍企業,明陽集團,一起成立合資企業:中山瑞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明陽集團的張傳衛董事長,在電力和新能源領域深耕多年,具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和大局觀,也很有前瞻性,他看到了CdTe光伏產品在分布式,尤其在與建筑相結合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廣闊前景和發展方向的必然。
2015年末,中山瑞科新能源成立,齊鵬飛帶領核心團隊轉戰廣東中山。
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里,終于放開手腳的瑞科團隊在中山用數十萬個零部件整合在一起,設計了幾百萬張二維圖和三維圖紙。“最終搭起了這樣一條變形金剛似的自動化量產線,用機器的語言來表達復雜的工藝步驟,中間匹配數量繁多的傳感器和控制器件。”齊鵬飛很自豪,“這很酷。”
十年了,過去的那些煎熬終于轉化成了“很酷”的事。
產線拉通僅半年,瑞科就已實現國內領先的電站級薄膜組件效率和產能,接近20%的實驗室轉化效率,接近15%的量產組件效率,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百兆瓦級的全自動生產線,這放在全球也已經是頂級水平,但瑞科團隊不滿足,CdTe具有更高的理論轉換效率和更低的成本,齊鵬飛認為,“我們未來的提升空間還很大,效率,產能還能逐步提升,耗材也能進一步實現國產化,從而使得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和更廣泛的應用”。目前瑞科已經對接全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市場意向需求已經超過400MW,瑞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建成投產超過500MW產能,其中包括一條六代大板線和一條BIPV線。
與此同時,瑞科也在密切關注儲能和產氫的創新技術。在齊鵬飛看來,未來的建筑都可以成為綠色發電體,都可以是主動產生清潔能源的房子,而再加上安全環保的高性能低成本儲能系統,能源互聯網的實現將加快進程。而另一項具有突破創新的技術則是用新能源電來電解海水產氫,為燃料電池的普及應用提供真正清潔可再生的綠色“氫燃料”。
萬物發電理論
雖然在過去的十來年,晶硅組件一直是市場的主流解決方案,尤其是在國內,但放眼全球,堅持CdTe薄膜電池技術路線的美國第一太陽能已成為全球最賺錢光伏組件企業,訂單已經排到了2021年,“唯一的瓶頸是在技術本身”,齊鵬飛認為,“未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標準和要求會越來越高,CdTe薄膜電池是在玻璃上鍍膜,制成可以發電的玻璃,天然具有弱光發電性好,外形美觀,可塑性強的優點,在建筑應用中功能性逐漸超過經濟性的趨勢下,如果我們能提供滿足建材特性的優秀產品和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薄膜電池和光電建筑的春天有望到來“。玻璃作為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發展過程中有幾次技術飛躍,其中,浮法技術的出現極大降低了玻璃的生產成本;鋼化技術的發明則增強了玻璃的強度并且提高了安全性,極大的延展了玻璃的應用 ;玻璃上面鍍CdTe膜, 制成CdTe 發電玻璃,將賦予玻璃新的生命。
瑞科已經和最頂尖的建筑研究院一起合作,著手開發全套的光電建筑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他們在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體化方面已經走了很遠,開始進行真正的建材化產品設計。除了可以應用于傳統工商業,戶用電站的標準組件,瑞科已經開發了彩色透光、彩釉鍍膜、中空加厚、發光、顯示等各種定制化光伏發電玻璃產品,“如果用戶需要,我們還可以提供完整的光電幕墻,采光頂等等各種應用的解決方案,甚至是交鑰匙工程服務。”
“現在光伏組件按瓦,未來得要像建材一樣,按平米來買了。”齊鵬飛認為BIPV領域光伏的成本計算方式需要改變:“建筑一體化的光伏產品,要更適合建筑的需求,符合建筑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二合一甚至多合一的產品 。
我的第一個七年,按部就班;第二個七年,頗多風雨。”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 齊鵬飛向筆者描述了第三個七年的規劃 (2015-2022),“我希望在接下來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二期產能的提升和釋放,持續創新,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上市也會在規劃中。
“倒是在合適的時機,也可以把紅杉等機構投資者再引進來,幫他們賺到原來沒能幫他們賺的錢。”
責任編輯: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