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即墨太陽能小鎮,一片片光伏農業大棚連排成片蔚為壯觀, 2011年,光伏農業模式在這里生根落地。這種模式帶來了現代設施農業技術、聚集了產業、用工業化的方式發展起現代農業,既大大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也向周邊的村民敞開了就業、創業的大門。“棚頂發電、棚下生態種養”成為小鎮的鮮明特色。
即墨太陽能小鎮依托昌盛日電光伏產業基地的“棚頂發電,棚下種植”,既不改變原有的土地性質,又可以大大提高單位面積土地利用率,原有土地除產出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外,還可產出清潔電力,在優化土地結構、提高土地使用率、綠色、低碳、資源節約、循環農業、改善民生等方面效果顯著。更加有示范意義的是,即墨太陽能小鎮通過發展智慧太陽能、現代農業、休閑體驗三大產業,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園區、科技園區、創業園區、太陽能社區“四區共建”的特色小鎮。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小鎮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以光伏農業園區為載體,實現了科技園區、現代農業園區和創業園區“三園同建”,成為科技聚合、產業聚合、創業孵化元素聚合的示范高地。在一產和二產基礎上,小鎮的光伏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每到周末,太陽能小鎮成為青島地區周邊游的好去處。
發展至今,即墨太陽能小鎮的光伏農業模式已經遍及全國28省市,開拓了新興產業的廣闊空間。截止目前,這里已成功孵化出餐桌管家、榮盛微藻、微自然、彩盛、盛華優選、小農丁等60余家創業企業,并以農業引導及產業基金管理人的身份為其中10余家入駐企業進行了總額逾7000萬元的股權及債權投資,有效的推動農業企業的發展。入駐企業總計年營業收入達1.5億元,其中多家已實現盈利,成功帶動就業2000余人,吸納應屆畢業生200余人。
據悉,這份名為《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50座城市的氣候解決方案: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最佳實踐》的報告,重點介紹了中國城市在積極采取更可持續和氣候適應型增長方式方面的案例研究,從減少能源消耗、促進能源供應綠色化和清潔化、轉變浪費觀念、擴大綠色和藍色空間、改善城市交通等領域展示了減少碳排放和緩解氣候變化影響的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