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資產不過419億、凈資產才13億的正邦科技,為何能吸引國家電投與之合作,并設下投資建設400億的目標?
在四個季度累計虧損220億、負債率達97%后,豬企正邦科技想到了一個“賺錢”的好方法。
6月17日,正邦科技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簡稱“國家電投”)簽訂了《“碳中和”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合作協議書》,就投資開發光優、風電、綜合智慧能源等項目建設等方面建立合作,預計投資金額400億。
在項目的初期,正邦科技將自己的生態能源用地、養殖場等屋頂資源出租給國家電投,以此獲得現金流入。那么租金收益,能夠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嗎?
豬企涉足光伏發電并非首例,早在十年前,河北定州市國香公司就已開始探索豬舍屋頂光伏發電,彼時我國的光伏風電利用率低、棄風棄光率高增,類似項目并沒有獲得大范圍推廣。
如今除了正邦科技,牧原股份、唐人神、天邦股份等豬企也已在光伏發電上有多布局,這次“養殖+清潔能源”模式能否成為新的風口?
01
正邦科技“一分不掏”
租金對于緩解資金壓力來說杯水車薪
根據正邦科技和國家電投簽訂的協議來看,雙方將在三年時間內,建設生態光伏、風電、分布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千瓦,預計投資總額達到400億元左右。
最引人質疑的是,在此次合作之前,正邦科技還出現5億元商票逾期的情況,身處豬周期底部,正邦科技并沒有足夠多的資金可以參與投資。
對此正邦科技在對深交所的回復函中提到,在項目前期,公司并不需要拿出真金白銀,主要的投資建設資金由國家電投提供,反而是正邦科技可以通過租賃屋頂的方式收取租金,加速現金回流,盤活資產。
“2000多萬平方米”、“30余萬畝”,這是正邦科技擁有的屋頂面積和土地資源,分布在江西、四川、江蘇、廣東等20多個省份。
那么,這些資源出租所獲得的資金能否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做個簡單測算,根據2022年2月10日,江西省龍南市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項目公示的中標結果來看,國家電投集團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標該項目,中標金額為20億元,租金報價為4元/平方米/年。
如果按照正邦科技的屋頂資源在2000萬平方米,每年租金在4元/平方米,那么一年可獲得租金約8000萬。
土地資源方面,如果按照天風證券研報數據,當前中西部省份光伏電站土地租賃費用為200-300元/畝/年,山東、江蘇及河北部分地區為700-800元/畝/年,正邦科技土地資源分布廣泛,折中取500元/畝/年的價格估算,那么土地資源一年可獲得租金約1.5億。
當然每個地區根據資源稟賦不一樣,加上要考慮屋頂及土地實用面積等因素,這一價格只是作為參考。
合計來看,正邦科技通過出租方式可以一年獲得租金約2.3億元。
截至3月31日,正邦科技賬面貨幣資金30.73億、短期負債121.48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0.11億,相比之下,“2.3億元”的租金對于緩解資金壓力來說杯水車薪。
因此,如果只是將正邦科技與國家電投的本次合作看做“紓困”可能有失偏頗。
長遠來看,項目完成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能夠幫助正邦科技節約用電成本,還可以將光伏等新能源減排項目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在全國碳市場出售,在碳交易中獲取長期經濟收益。就像特斯拉為什么能夠在2020年扭虧為盈,正是仰仗出售碳排放額度帶來的16億美元利潤,賣車賠錢、賣碳排放額度賺錢已成為它的核心盈利模式。
隨著未來國內的碳交易市場逐漸活躍,正邦科技或許也能通過碳交易的收入來平滑豬周期的影響。
02
并非跨界新能源
是資源整合,也是資源再利用
總資產不過419億、凈資產才13億的正邦科技,為何能吸引國家電投與之合作,并設下投資建設400億的目標?
事實上,自去年“碳中和”目標明確以來,國家能源集團、華能、華電、大唐以及國家電投五大發電集團便開始在全國各地開啟“圈地運動”,拿下多個新能源發電項目。
根據國家電投的“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裝機規劃,集團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新增新能源裝機超過70GW。
和正邦科技合作的1000萬千瓦,即10GW的目標,正是國家電投的重要落子。
對于各大發電集團來說,豬企有著豐富的屋頂資源和土地資源,是值得合作的對象,加上豬企自身用電量大、面臨“碳中和”目標的壓力,還有碳交易的盈利空間擺在前面,雙方合作布局新能源也就不難理解了。
今年4月,天邦股份也與國家能源集團江蘇電力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在光伏、生物質發電等多個維度開展合作;5月,牧原股份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告,公司在豬舍和屠宰廠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目前,內鄉牧原肉食光伏項目已投入運行;6月,唐人神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子公司龍華農牧部分豬場已在屋頂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并已運行。目前公司正與部分能源單位初步接觸洽談相關事項,盤活屋頂閑置資源。
豬企和電企聯合布局新能源已經逐漸成為一種“風尚”。
與養殖類似,造紙、化工、農副食品加工、物流園等行業公司也成為電力集團合作的對象,在“碳中和”目標引領下,未來或許能看到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新能源發電項目中來。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企業并不能被視為“跨界”光伏或者風電,一方面這些企業并沒有加入到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研發當中去,只是在盤活自身的資源;另一方面發電固然能夠帶來收益,但對于企業來說,只是占比較少的一部分,根基仍是主業。因此,投資者需要對一些跨界新能源的主題炒作保持警惕。
本文作者 | 顧天嬌
來源 | 英才雜志
原文標題?:?牧原、正邦、唐人神 豬企“跨界”光伏是噱頭?